朱由检摆手,制止了这个话题,继续道:
“朕想起楚国初封时候的艰难,心中很是感慨,又想起太史伯、太史叔三人,宁可斧钺加身,也不妄改史书一字……”
吴甘来急忙道:
“陛下,那……委实怨齐庄公咎由自取……”
他话已出口,急忙闭嘴不言,忐忑的看着皇帝,不知道怎么才好了。
君王面前,提及别君的不是,终究不是他一个臣子该说出结论的。
这事,他应该分析出来,让皇帝自己得到答案,才是臣子该做的啊!
朱由检不置可否,再次转移了话题:
“史家可是诸子百家之一?”
吴甘来见皇帝不追究自己言语失当,心中大定,眼下皇帝再次询问,他解释道:
“陛下,诸子百家只是一个笼统的说辞,我华夏先贤,但凡涉及数字的,大都为虚数。
比如,三便是三个,又泛指少量。
六不但是六个,也可以是中数。
九即是九个,又可以当做是九成。
此外,百、千、万等数,也大都有多重含义的。
诸子百家只是说当时文学繁盛,百家争鸣,而非只有一百家。
臣翻阅过一些前人记录,发现先秦时期的各家学说,极有可能超过了一千家之多。
这史家,有人说不是百家之一,臣以为却该是的!
此时陛下提及,臣却是在想,当年百家争鸣,该是何等文化幸事啊!”
(ps:这一章有些绕,看懂了就明白了政治的基操。
看山是山,那是三岁稚子的事,看山不是山,这才是大人的事,什么时候看山可以是万物,那就可以去政治上玩一玩了。
不要觉得剧情水,我的每一次??拢?际怯泻?宓模??词嵌唐诘南乱徊交?伲??淳褪浅は撸?嗷蚴歉?哪持质虑榈钠痰妗
这本书终究不是爽文,也因为读者群体的原因,很多东西若是直接拿出来,大部分读者都会看不懂。
可以这么说,我基本上算是基于当时背景,做了一次复盘,将自己完全带入到当时的环境中,去想——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怎么才能脱困,怎么才能改变西学东渐,怎么才能维持两千年的荣光继续辉煌下去?
这才是历史文最吸引人的地方。
历史么,最初只是为了弥补遗憾。
至于简单的打杀,就能救华夏——李自成就是这么败的,我手头有资料足以证明我的说法。
这一卷已经到了种田了,下一卷即将展开,会以李自成为开端来阐明简单的打杀,只是小孩的想法。
真的复盘,就会发现——此路不通!
小小透漏一下,我搞了本纯爽文,即将与大家见面了。)
朱由检拧眉思索:
吴甘来能够考中了进士,自然最差也是中人之资。
然而,此人在朝中混了十七年,却还只是一个七品言官,足以证明此人的不合群了。
但是,在明末这样政局不稳的诡变中,此人身为京官,历来政治斗争却不曾受了牵连,也足以证明了他的独到之处!
博闻强记,就是他的强项。
这一路走来,自己只要稍微有点问题,这人总是第一时间就能想起来答案。
一桩桩事情,吴甘来似乎无所不知。
由此足见,这人也是可用的。
……
朱由检现在正要解决唐王的事情,唤吴甘来过来,无非就是给孔家掺掺水。
毕竟,打压儒家,是他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
然而……
凡事皇帝直接出头露面,冲锋陷阵,终究是落了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