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的退出,意味着东林、复社在朝堂上的全面失利。
也成了他们最疯狂举动的开始……
……
福建。
晋江安海镇。
这里有一座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
两旁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
东有“敦仁阁”,西有“泰运楼”,前厅为“天主堂”,中厅为“孝思堂”,规模宏耸。
府邸门口,十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明火执仗的挎着武器,站在门楣两边。
这是郑府。
雄霸环中国海、远东水域、澳门、马尼拉、日本的郑芝龙老巢。
夕阳逐渐变得不那么热了,眼见黑夜就要降临。
一行马车,缓缓靠近了郑府。
郑家的家丁们正要上前驱逐,忽然看到了马车上那熟悉的标志。
门帘被人掀开,一个青年露出了脑袋。
“少爷回来了!”
“少爷回来了!”
家丁们喜上眉梢,有人立刻上前迎接,有人却是朝着内宅跑去。
这人正是郑森。
郑森下了马车,一边朝大开中门的家里走,一边问道:
“老爷呢?”
家丁急忙回道:
“少爷,老爷五天前接到了您的来信,就一直在家里等着您回来呢!”
郑森笑了起来。
他揉揉酸疼的腿,就连脚步都变得轻松不少。
“我儿!”
郑森刚进了家门,还没有穿过走廊,就听到一声爽朗的笑声。
抬头一看,正是自己那让洋人都畏之若虎的父亲。
“爹爹,孩儿回来了!”
郑森大步上前,待到了近前,弯腰拜了下来。
“我儿快起来!”
郑芝龙一把拉住郑森,端详一阵后,笑道:
“我儿瘦了,也长高了!”
郑芝龙抓着郑森的胳膊,朝内堂走去,嘴里吩咐道:
“少爷回来了,告诉全府上下,大摆宴席!
咱们欢庆三日!”
下人们满脸喜悦,奔跑而去。
郑芝龙拉着郑森的胳膊,走入内堂,在太师椅上坐下。
闲话几句后,郑芝龙问道:
“你在信里说的不甚明白,老四干啥了?”
郑家的老四郑鸿逵,与郑芝龙是两个极端。
郑芝龙是一个粗豪的人,虽然粗中有细,然而,他更擅长的还是领兵打仗,对政客的那一套,郑芝龙很是头疼。
而郑鸿逵就不一样了。
虽然说郑鸿逵能够在朝堂站稳了脚跟,与郑芝龙的势力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郑鸿逵自身的能力,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因素之一。
郑家五兄弟,哪个没有官方头衔?
然而,还就是郑鸿逵混的最好。
也正因为这样,郑鸿逵成了郑家扎在江南的一颗钉子。
成了独当一面的人物。
“父亲怕是还不知道,四爹(郑鸿逵排行四,郑芝龙老大)不但成了弘光朝堂的总兵!
更是与崇祯皇帝都往来甚密!
甚至,我那堂弟肇基,也成了崇祯皇帝身边的羽林卫儿郎。”
“哦?”
郑芝龙满脸的惊讶:“老四竟然混的这么好?”
“这还不算什么!”
郑森笑道:
“崇祯皇帝那边缺粮,四爹将江南的粮食,装船后送往襄阳,陛下可是按照斤两来给钱呢!”
郑芝龙哈哈一笑。
贩粮才能挣几个钱?
但是,能够搭上了这条关系,老四做的委实不赖。
“既然这样,我给你四爹送封信,将咱家的小船,再送去一些!”
郑芝龙是枭雄,自然知道趁热打铁的道理。
郑芝龙随手从怀里取出调兵的印信,抛给郑森。
他眼睛眨都不眨,直接豪横的开口道:
“将那些沙船,挑了一百条好一点的,送到镇江去!”
“还有,告诉老四,咱们郑家,不出手就算了,出了手,就要大方,要一次性砸的对方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