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719章

第719章

这么庞大的一堆东西,忽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恰好消失的时间,正是被文臣鼓吹的“中兴之主”隆庆时期……

……

(郭沫若挖万历墓,就是为了找《永乐大典》,没找到后,郭还打算挖嘉靖墓……

因为有传言,《永乐大典》正本,就在嘉靖、万历墓中。

万历墓被打开后,没有《永乐大典》,于是,又有专家教授言之凿凿说永乐大典就在嘉靖墓中。

理由就是嘉靖死后,停葬三个月之久!

嘉靖为什么那么久不下葬,就是在等《永乐大典》抄录完工,好将正本拿去陪葬呢!

我……

《周礼》: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华夏是礼仪之邦,行事准则都有一套固定的礼仪。

翻翻史书,仅有寥寥不多的皇帝,因为各种原因,才不遵守这一套制度。

其他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谁没停葬几个月时间?

换句话说,嘉靖要是朱允?傻暮蟠??垢医?队览执蟮洹纺孟氯ヅ阍帷?

谁让朱棣抢了人家的江山,拿你心血陪葬都是轻的,不挖了你的坟,你就偷着乐吧!

嘉靖是谁?

朱棣的嫡亲??孙。kun

永乐大帝的第六代子孙!

永乐大帝都没有拿下去陪葬的《永乐大典》,朱厚?懈夷孟氯ヅ阍幔

朱厚?锌墒切尴晌实赖幕实郯。

他难道就不怕朱棣打不死他!)

……

再说副本。

明清易代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永乐大典》副本都被人遗忘了。

直到1772年,乾隆要编撰《四库全书》,这才发现《永乐大典》已经遗失2422卷、近两千余册,全书仅剩下八千余册了。

有趣的是,1768诞生的大英百科全书,是这么称呼《永乐大典》的——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理理时间线:

在清初的长达百十年中,《永乐大典》始终是被人遗忘的存在,别说西人,这一百余年内,就连清廷官方,都几乎没有人知道《永乐大典》。

直到乾隆初年,全祖望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与贬官为太子詹事,充三礼馆副总裁的李绂,在整理皇宫明代存书时,才发现了《永乐大典》。

两人偷偷抄录,惊动了官场,这才使得《永乐大典》被清廷官方注意到。

(也成为了乾隆修《四库全书》的重要依据,而后,这部人类历史上的最宝贵财富,遭受了被清廷特意损毁的浩劫。

除了经、史、子、集这些儒家书目外,其余目类尽数遗弃!)

……

那么问题来了:1772年,《永乐大典》才重现于世。请问:初稿于1768年的《大英百科全书》,是如何知道这本大明皇家著作的?

清初这玩意被遗忘了啊!

难道——这是明朝时候告诉西方的?

不要忘了,《永乐大典》这可是朱棣下令编撰的!

这是皇家典籍!

按照规定——不说西方人,就连朝臣,哪怕是阁辅大臣,没有圣旨都无法接触!

这是只有被封为大明文渊阁的次辅,才能接触到的宝物!

要知道,明朝辅臣以皇宫殿阁命名,首辅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来命名大学士。

次辅则是以东阁、文渊阁等阁命名。

(明末战争时期,为了便于文臣掌控军队,会给特派官员,先加了内阁衔头,再去主政一方。

这也造就了内阁成员庞大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外派的官员,都是加衔,命名规则比较随意,通常哪个殿阁的名头还空着,就封出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