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时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众人不由的又将目光看向了苏璟,想从苏璟的口中得知答案。
苏璟说道:“晋王说的很对,纸币代表的国家信誉,若是仗着权力对百姓肆意愚弄,肯定会丧失信任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燕王说的就不对,只是在方法上需要一些改进而已。”
但
“苏师,那到底该如何改进呢?”
朱标立刻询问道。
苏璟淡淡道:“虽然咱们一直在说纸币,但金银铸币可没有废弃,金银在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依然非常的重要。”
“还记得一开始咱们上课时提高的,金银作为十分稀少且性质稳定的货币,价值也十分的稳定。”
“那么通过调控金银和纸币的兑换比率,是不是可以达到回收纸币的作用了呢?别看只是简单的货币兑换,但操作之后,却能实际改变整个货币流通市场上的货币价值总额。”
“当然了,想要如此操作的前提,那就是大明朝廷得有足够的金银储备,否则很容易发生挤兑。”
“我对大明现在的金银储备不甚了解,不过只是猜测大概也能猜到,现在的大明金银储备不会太多,毕竟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所以呢,这同时也是我说大明现在不宜发行纸币的原因之一,金银储备太少。”
大明的穷,是历朝历代都闻名的。
当然,这里的穷指的是朝廷的穷。
“金银与纸币的兑换比率?”
朱标有点懵,一时间并未反应过来。
朱标如此,朱樉等人自然也是一头雾水,不甚了解。
甚至就连门外的老朱,也是皱眉细细思索了起来:“此事,当真可以?”
只有两个人的眼神,和他们不一样。
那就是刘伯温和朱橚。
因为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可以用数学来解释。
恰巧刘伯温和朱橚的数学,都比较好。
“自然是可以的,陛下,苏先生这里说的是……”
刘伯温正要和朱元璋解释一下,书房内苏璟的声音已然响起。
“吴王,看来你有想法了,可以和大家简单讲解一下。”
苏璟朝着朱橚笑道,朱橚那清澈的目光之中,并没有疑惑。
朱橚起身说道:“其实个兑换比率就是一次简单的数学替换,比如原本的兑换比率是1金换十钱纸币,需要缩减市面上纸币的数量时,只需要将提高十钱纸币兑换金的数量,比如一点一金换十钱纸币,如此一来,市面上的持有纸币的不少百姓都会将纸币兑换为金银了,这样一来,金银的数量和纸币数量看似没变,但只要朝廷缩减纸币的放出,市场上纸币数量自然会减少。”
“反过来的道理也是差不多的,主要就是对应关系的变化。”
说完朱橚便坐了下来,于他来说,这就是简单的数学问题。
国计民生的事情,他虽然早熟,但也没有想那么多。
“有道理,五弟聪慧!”
朱樉又是
朱棣说道:“可若是如此的话,那与我所言的强制又有何区别呢?这样也不也是消耗朝廷的信誉吗?毕竟金银和纸币的兑换比率这东西,不能随意改变吧?”
“要是真想变就变,那百姓又如何能够信任朝廷呢?”
朱棡点头道:“不错,如此一来,怕是朝廷的信誉会下降许多。”
朱橚摇了摇头道:“这我就不清楚了,我只是按照苏师所言做出的结果。”
朱樉立刻道:“对啊!这区别在哪里?苏先生。”
朱标还在沉思,门外的老朱眉头皱的更紧了:“苏璟这小子,肯定还有后话,怎么老磨磨唧唧的!”
刘伯温笑道:“陛下,耐心听着便是,苏先生定有妙计。”
“吴王所说的是核心的办法,但实际的操作,却是需要一些伪装,或者说是变化的。”
苏璟淡淡道:“通俗点说,金银和纸币的兑换比率调整就是改变市场纸币所有量,操作时,直接改变定然会引起百姓的不满或者是不信任。”
“但如果是在其中增加一个媒介呢?用一种限量的金融产品,来充当金银和纸币兑换的中间物,用纸币购买了这些金融产品,然后再用金融产品兑换成金银。”
“这其中释放的量,还有时间的限制,都可以用金融产品来约束,哪怕是百姓不信任,那也可以由朝廷来操作,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