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死?哈哈,人岂能万死?朕且问你,锦衣卫职责是什么?”
“回陛下,锦衣卫掌直驾侍卫、纠察天下,缉捕不法。”
“甚好,亏你还能记得你的职责,朕心欣慰啊。那兴王你说一说,这锦衣卫知法犯法当如何处置?”
“回陛下,锦衣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哼,你还知道罪加一等?朕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把人带到码头。过了时辰,你就不要来了。”
“臣遵旨,臣亲自带人去擒拿这等败类。”
赵与珞行了礼,后退两步,朝殿外走去。
“传朕旨意,赵与珞御下不严,致使百姓蒙冤,自今日起降为郡王。”
“呲!”
赵昺的话刚一出口,群臣震惊。
之所以震惊是因为宋初赵大把爵位定为十二级。
(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爵)
最重要的是宋朝爵位是不能世袭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宋朝亲王之后通常不封嗣王,这一点和唐朝是不一样的。唐朝的亲王爵位可以由嫡长子继承,继承爵位的时候由亲王自动降为嗣王。
嗣王这个爵位理论上可以无限制的继承下去。亲王的其他儿子则封为郡公,甚至是国公。
唐、宋的王爷只封不建,也就是说并没有汉朝那样实际意义上的封地。
虽然宋朝也规定了亲王之子承嫡者封嗣王,但这条规定又形同虚设。
实际情况是,皇子封王后,王爵仅止其身,而子孙无问嫡庶,以嫡长子一人封公。
其余子孙不过是承荫入仕,为环卫官。
所谓的“环卫官”其实就是武散官而已。说白了就是无职无权的存在,可以理解为一种级别待遇。
(有职有权的为“职事官”即“差遣”,前文第156章介绍过。)
宋朝封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是开国皇帝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在太祖朝都没有被封王。
到了公元976年赵二时期,太祖皇帝的嫡长子赵德昭才被封为武功郡王。
而且仅仅是个郡王,王爵中最低档的存在。
而赵德芳更惨,是人死了之后才被追封为王爵的。
宋朝被封为王爵绝对是相当困难的,就算是皇帝的儿子都不一定能封王。
南宋末年王爷的数量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赵与珞一下子从亲王被直接降为郡王,可以说是满朝皆惊。
正在向殿外走的赵与珞听到之后,努力稳住心神,转过身来向赵昺谢恩后,随即离开大殿朝宫门外走去。
“都别在这里杵着了,三省六部都随朕去码头,朕要让天下百姓看看究竟是何人如此胆大妄为。其他人各自回衙门办差。”赵昺从御座上站起来,挥挥手说道。
“李总管,让钱贵己一同跟着。事了之后在报纸上连续发文,把这个事情讲清楚了。”赵昺对李邦宁说道。
“臣遵旨。”
锦衣卫衙门口。
“来人!”赵与珞一脸怒气对着手下的锦衣卫吼道。
“卑职在,指挥使有何吩咐?”
“集合人马,给你半个时辰的时间,把昨天在翔龙府码头验货的人一个不少的给本指挥使带过来。记住,你只要半个时辰的时间。”赵与珞抓着一名校尉的衣领,怒吼着。
唾沫星子乱喷。
“卑职得令!”眼瞅着最高长官怒火冲天,校尉哪敢耽误,拿出当值名册,分头拿人。
一时间,无数的缇骑们跨上战马,分头疾驰而去。
两刻钟后,数百名锦衣卫被同僚“押解”到宫门口,经过赵与珞短短的三言两语,人群之中的三名主犯便主动站了出来。
都是锦衣卫,干的就是搜集情报这一行,想心存侥幸,蒙混过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承认了或许还不会连累家人,不承认只怕后果更惨。
不到一个时辰,赵昺等人来到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