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第265章 自毁长城终灭亡

第265章 自毁长城终灭亡

的三百八十六人,无一生还。而且……”姚世安手下的一名参议想起山谷之中的惨状,颤颤巍巍地说道。

“而且什么!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姚世安一想到死了这么多人,光这烧埋银都要花上不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是,督官息怒,属下仔仔细细地查看了每一人的伤口,无一例外全都不是死于刀剑之下。”

此刻,参议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可怕的猜测,但因为空口无凭,又不能乱说。毕竟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一顶谎报军情的帽子,绝对是自己吃罪不起的。

“不是死于刀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姚世安不耐烦地问道。

“回督官,确实不是死于刀剑,虽然所有人身上都有用刀刺过的痕迹,但通过仵作验尸,绝大多数的刀伤都是死亡之后补上去的。这些人之所以这么做,属下以为是为了不留活口。”

参议站在一旁,弯着腰,低着头,唯唯诺诺地讲述着。

说到仵作,不得不提宋朝的一位名人——宋慈。

在他的《洗冤集录》有关于刀伤的明确记载:“活人被杀者,其受刃处,皮肉紧缩,四畔有血癊。死人被割尸首者,皮肉如旧,血不灌瘀,皮不紧缩,刀尽处无血流。”

(癊,yin,一声,血迹、淤血之意。)

简单来说,死前挨刀血流流动,伤口侧面呈现红色;死后血液停止流动,伤口呈现白色。

最简单的一项就是通过刀口的方向判断是左手还是右手持刀。

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成书的《洗冤集录》是全世界第一部法医学巨着,可以说对后世影响相当深刻。后世诸多的法医学着作都以为《洗冤集录》为蓝本,加以注释,或增补。

毫不夸张的讲,一部《洗冤录》后世之圭臬。

姚世安把人头拿在手里,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仔细地观察着。

姚世安作为一名武将,也是见多识广的。

未几,点点头。

“督官,事已至此,如何善后?”参议小心翼翼地问道。

“先生以为当如何是好?”

“属下以为,此事已经人尽皆知,恐怕是瞒不住的,督官当早做打算。”

参议在心里暗骂了一句老不死的,什么事都让我说,有功的时候是你的,出了纰漏老子岂不成了那背锅之人。

“那就如实上报吧,你先写个文书,带本官看过之后,发往潭州吧。”姚世安见此人不上道,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长沙古称潭州,此时为蒙元湖广行省的治所所在地。历史上两年后,也就是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下令将治所迁往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

鄂州,“鄂州”,武昌,“武昌”,这两个地名相当绕嘴,前文第247章有详细的介绍。

此时的湖广行省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史格。

早在三年前,德佑二年,临安沦陷之后,阿里海牙便亲率八万大军攻陷静江府,以史格为广南西道宣慰使,留置静江(桂林)。

史格,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蒙古汉军世家出身。其父为蒙古国和元朝初年名将史天泽,其祖父史秉直在铁木真时期便投降蒙古。

史家是当地土豪,铁木真南下之时,便率数千人归降,随行百姓更是多达十余万人,这些人口、财富便是史家崛起的根本所在。

史天泽及其家族在蒙元初年更是显赫一时,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这些汉军世家是蒙元灭亡南宋的一股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也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其中以张弘范、刘深、史格等人为代表。也包括刘整、范文虎、吕文焕这些投降的原南宋武将。

这些人构成了灭亡南宋的最主要的军事力量。

虽然忽必烈作为人生的赢家,掌握了蒙古国的大权,后来更是建立了元朝,但其代价是直接导致了蒙古上层贵族之间的分裂。

四大汗国不再效忠于对忽必烈。

以至于在忽必烈对南宋用兵的数十年间,没有得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