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幼儿园小朋友们玩的彩泥。)
还还不算完工!
捻缝完成后,要在船体内外分多次涂抹桐油,以及用来防腐的秀油。
油分要充分渗入木材纤维内部,凝固成一层油膜状的保护层。
这样一艘船才算完工。
船造好之后,就该下水了。
一种办法是在船坞里开闸放水,待到水灌满之后,让船浮起来顺着水渠漂浮着下水。
另一种是在一个稍微有些坡度的斜坡上铺设原木,让造好的船只靠着自身重力慢慢下水。
宋朝已经出现尖底船,史书记载:“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可以破浪而行。”
尖底设计配合水密舱技术,这样的船适合在海洋上航行。平底船一般都在内河或者海岸行驶。
可见宋朝造船业是相当发达的,但是也要看在宋朝的什么时期了。
驴车皇帝时期,据载,官方一年能造船三千余艘。真宗皇帝年间,一年时间造船也有近三千艘。
这是宋朝初年的事情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材料准备充足。
只要有人,有钱,造船肯定快得很。
你没有钱,造造停停,十年二十年你也造不出来一艘海船。
当然了,造船也可以速成。从选材到完工下水,两三个月就能搞定。
这就好比,后世跑运输的,花费巨资买一台质量超好的卡车,卖车的人说了,这车质量杠杠的,可以跑十年不坏。
前提是不超载,不跑烂路。可是等十年后,尾气不达标了,被强制报废。
别个用不到三分之一的钱买一台便宜车,天天超载,天天跑烂路,三年后直接报废不要了。
道理就这么简单,就看你怎样取舍了。
木材光是泡水、阴干就耗费好几年时间,这样造出来的船用上几十年,甚至可以达到千年不腐都是可以的。
这属于精致完美主义者做的事情。
时不我待的情况下,就需要变通。
就比如后世那次大战中,t-34坦克和虎式坦克的争锋。
便宜货虽然战损率很高,但是好处是补充能力强啊,前面被打烂一辆,后面能造出来两辆来。相反,精致货由于补充太难,损失一辆可就真少一辆了。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装备,更没有无敌的装备,关键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或者说扬长补短。
况且船舶造好了不等于完事了,定期维护非常关键。
船造得好,不如维护保养做得好。
就算是质量优良的战船,不维护也是不行的。
“文相公,能不能想办法加快战船的建造速度,哪怕使用寿命缩短一些也没有关系,只要短期内能用就行。”赵昺打算换一个思路。
“回官家,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如果追求速成的话,便只能使用干燥程度不够的木材造船,这样造出来的战船在阴暗、暖和、潮湿的环境下不消数年就会腐烂,木料之间的连接也将松动,恐怕战船用不到五六年就要烂掉了。此事,官家还要慎重考虑才行啊。”
对于战船的质量,文天祥还是比较谨慎的。这也不能说文天祥谨小慎微,身为右丞相,枢密使,文天祥职责所在,万一因为战船问题发生不必要的伤亡,是要承担责任的。
“官家,臣也认为此事当慎重考虑,鞑酋第二次征伐小日子国即将惨败而归,这战船的质量,我朝不能不重视。”赵与珞也附言道。
“苏卿、谢卿,你们什么意见?”赵昺直接点名两支海军军长。
战船是涉及到海军的利益,不能不征求指挥官的意见。
“臣以为,倘若是在近海,倒也无妨。毕竟我朝战船数量不足是事实,若一切按部就班,拖延时间太长,臣恐于战事不利。”
“臣也是这样认为,可以适当快速建造一些船只,以解燃眉之急。至于其他战船则可以按照规矩慢慢来,等到这些船只报废之时,新船也基本上造好了。”
苏景瞻和谢洪永两位军长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这个法子可行,即缓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