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坐到沈佑言身旁帮忙照顾他。
“外婆,你这也太厉害了吧!85号的厨师也得来向你偷师。”沈清芜围着酸枝木圆桌转了一圈,惊叹道。
“闺女,快坐,先尝过好不好吃。”
沈清芜挨着外婆坐下,夹了一条凤尾虾咬了一口,桃花眼微眯起。
“嗯,好吃,比淮城的千祥居做的还要好吃一百倍。”
话音刚落,她身旁的男人“嗤”了一声,“差不多得了,不然这老太太天天给你弄这道凤尾虾,我看你到时别说这辈子,就是十辈子都不想再踏进淮城。”
夏老太太和沈清芜齐刷刷的看向说话的男人,“闭嘴。”
男人悻悻收声,夹了一块拔丝山药放到女人碗里,然后又夹了一块香菇盒放到沈佑言的碗里,沈清芜睨了一眼,收回目光。
夏老太太笑容爬满脸,推了推身旁的夏老将军,“你看,还是女娃娃好,连说话也比行哥儿那小子中听。”
夏老将军扒了口饭,视线落在沈清芜脸上,又移开,没吱声。
沈清芜舀了一小勺黄鱼豆腐羹,目光流连在各个盘子里,似乎一下犯了难,“外婆,你做了这么多吃不完咋办呀?”
“没事儿,多吃点。行哥儿挑嘴得很,只爱吃一道翡翠丸子,我想着不清楚你们的口味,而且你们还带了个小娃娃,想着多做点,小娃娃也高兴。”
沈清芜来夏家前有和老太太提起过沈佑言不愿开口说话的事儿,夏老太太便想多逗他高兴。
“外婆,我不像他,我不挑,外婆做的我都爱吃。吃不完,我打包,放到冰箱里,一天吃一道。”
沈清芜夹了一块八宝鸭肉,越过陆厌行,放到沈佑言碗里,随后夹起一筷子奶汤蒲菜塞进嘴里,咀嚼时腮帮子胀鼓鼓的,像只啃榛果的小松鼠似的。
陆厌行看着自已无人问津的碗,可怜兮兮地觑着女人,“老婆……我也要。”
沈清芜:“自已夹。”
夏老太太嘴角止不住上翘。
“外婆,你做的奶汤蒲菜和我妈妈做的一样好吃。”
夏老太太忽然来了兴致,问:“闺女,你是哪里人?”
“我是兰陵县人,老家在一个小镇上。”
“兰陵县啊?”夏老太太若有所思,“你们一直都在兰陵县吗,还是后来迁入的?”
沈清芜想了想,说:“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我妈妈是在兰陵县长大的,至于我的外公外婆,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在了。”??
夏老太太凝着沈清芜漂亮的侧脸,又问:“闺女,你外婆姓什么?”
第115章 “缘分总喜欢出其不意”
沈清芜愣了一下,感觉老太太这个问题有点奇怪,但还是礼貌回道:“我外婆姓苏。”
夏老太太脸上似乎有些失望,“姓苏啊……”
沈清芜不解:“外婆,您认识我外婆?”
夏老太太摇摇头,从口袋里翻出一张发黄的黑白老照片,“不认识,但你瞧着与我一位故人年轻时有些相似,我便以为你外婆会是她失散多年的姐姐。”
沈清芜接过,细细瞧起来。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坐在秋千架上,笑容明媚,另一个年纪相仿的小姑娘站在她身后,微垂的视线落在眼底的人儿上,翘起的嘴角噙满温柔。
沈清芜认出了站在秋千架后的小姑娘是夏老太太,而坐在秋千架上的小姑娘便是老太太口中的故人。
乍一看,那小姑娘眉眼委实与自已有几分相似。
但世上确有外表相似又无血缘关系之人,沈清芜并不觉得奇怪。
“这位女土一直在寻找她失散的姐姐吗?”
夏老太太叹了口气,“如果她在的话,一定会坚持找下去的。”
那天见过沈清芜后,她便翻了一下老相册,终于找到她觉得沈清芜眼熟的原因。
夏老太太盛风禾是泸市盛家的小女儿,十五岁时曾留洋英国,寄宿在世交易家家里,与易家的小女儿易之安成了闺中好友。
易之安患有先天心疾,医生曾断言活不过十八岁,她从不去学校上学,易太太请了先生到家里给她上课。
在盛风禾出现之前,易之安每天都病恹恹的,身旁没有一个同龄的朋友。
在后来的相处中,盛风禾得知易之安还有一个年长她一岁的姐姐易之温。
战乱时期,易家陆续迁往英国,由于船票的原因,易太太无法同时带走两个女儿,稍年长的易之温被落在了国内易家交给老佣人照料。后来他们在英国安顿下来后,曾派人回国寻易之温,却一直没有音讯。
易之安对此一直心怀愧疚,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