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071章 赤红魔晓(6)

第2071章 赤红魔晓(6)

从比邻星带回来的标本,被陈晓当作书签用了半辈子。

枢纽中心的"星际苗圃"里,几个年轻研究员正围着一株"七星系蕨"忙碌。这株蕨类是用七个星系的孢子杂交培育的,叶片上的纹路会随不同星系的魔法场变色,此刻正泛着代表三角座的青绿色。"陈老师,蕨类对三角座的魔法场反应最强烈!"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举着监测仪喊,"叶片的叶绿素活性提高了30%,说明那里的生态环境适合地球植物生长!"

陈念接过监测仪,目光落在蕨类根部的土壤上——土里掺了从三角座带回的陨石粉末,在"活化咒"作用下缓慢释放矿物质,像给植物搭了个长效营养库。"准备'跨星系播种器',"她对着麦克风下令,"把地球的大豆、火星的土豆、比邻星的'银河麦'种子各带10公斤,先在三角座建立小型试验田。"

2128年的端午,三角座前哨站举办了第一届"异星丰收宴"。全息投影里,研究员们围着一张巨大的石桌,桌上摆满了用本地土壤种出的作物——金黄的大豆荚里嵌着饱满的豆粒,火星土豆的表皮泛着健康的土黄色,"银河麦"的麦穗沉甸甸地低着头,在三角座的青绿色阳光下像串金色的珍珠。

"念念,你看这大豆的产量!"投影里,前哨站的队长举着测产仪喊,屏幕上的数字跳动着定格在"亩产380公斤","比地球的平均产量还高5%,多亏了你设计的'多星系共生咒'!"陈念的女儿陈望(刚满八岁的小姑娘)突然举着个烤土豆跑过来,土豆皮上用"火焰咒"烤出了个笑脸图案,惹得满桌人笑。

枢纽中心的长桌上,摆着前哨站用"空间传送阵"送来的食物。陈念拿起一个烤土豆,咬下去的瞬间,熟悉的淀粉香味在舌尖蔓延,混着淡淡的三角座土壤气息——那是种带着矿物感的微涩,像把异星的味道揉进了地球的记忆里。她的祖父小虎(如今已是卧病在床的百岁老人)被护工推到桌前,颤抖着拿起一小块"银河麦"面包,面包屑落在他胸前的共振水晶上,水晶突然泛起微光,像在呼应远方的丰收。

"是家的味道。"小虎的声音轻得像耳语,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1970年你太爷爷在清华园种的第一块麦田,收的麦子磨成粉,烤的面包就是这个味。"陈念握住老人枯瘦的手,指尖传来水晶的微凉,突然想起太爷爷陈晓说过的话:"食物的味道里藏着故乡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循着味道找到家。"

2130年的中秋,人类在七个星系同时举办了"宇宙团圆夜"。地球枢纽中心的全息投影里,每个星系的移民点都亮起了"星空灯笼"——灯笼是用本地材料做的,地球的红纸、火星的红绸、比邻星的"银河纱"、三角座的荧光草纸,在各自的恒星光照下像片流动的星河。

"太爷爷,您看三角座的灯笼!"投影里,陈望举着个青绿色的灯笼喊,灯笼上画着简化的太阳系星图,地球被特意涂成蓝色的圆点,"我们用'光绘咒'在灯笼上写了'家'字,七个星系的写法都一样!"小虎看着灯笼上的字,突然想起1960年陈晓刚回国时,在日记本上写的第一个汉字就是"家",字迹生涩却用力,纸页都被笔尖划破了。

投影画面突然切换到三角座的"星空舞台",一群孩子正合唱改编版的《明月几时有》。歌词里加了"星系共振空间褶皱"这些新词,曲调却还是熟悉的婉转。陈念的目光落在舞台背景上——那是幅巨大的星图,七个星系用金色的线连在一起,中心点是颗蓝色的星球,标注着"地球"两个字,像颗跳动的心脏。

2135年的清明,人类在三角座建立了第一个"跨星系纪念馆"。纪念馆的外墙是用七个星系的岩石拼接而成的,地球的花岗岩、火星的赤铁矿、比邻星的玄武岩、三角座的陨石...在"融合咒"作用下严丝合缝,表面刻着从1960年到2135年所有为星际探索做出贡献的名字。陈念站在陈晓的名字前,指尖划过冰冷的岩石,旁边嵌着的土壤样本泛着淡淡的金光——那是从科多斯多瑞兹带回的第一捧雪,被陈晓密封在水晶瓶里,保存了175年。

"妈妈,太爷爷的名字为什么在最上面?"陈望仰着小脸问,手里攥着个小小的银质吊坠,里面嵌着半块共振水晶——这是家族的信物,每代人都会传承半块,两半靠近时会发出共鸣。陈念蹲下身,指着纪念馆穹顶的星图:"因为太爷爷是第一个相信'魔法能连接星空'的人,就像这水晶,看似碎片,却能在宇宙中找到共鸣。"

纪念馆的"记忆长廊"里,陈列着无数跨越时空的物件:陈晓用过的雷鸟羽毛魔杖(杖尖的银光依然明亮)、林薇绣的"星际全家福"(针线里的星尘还在发光)、陈曦在火星种出的第一颗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