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便回答了一声“好的”后,拎起袋子向接待室门外走去。
我示意可然一起跟上她,一行三人便一起来到了蓝鲸1号实验室——深海之门。
推开门,好家伙!比我上次来的时候更加壮观。房间举架足有4米,整个房间以进门处为圆心成120度的扇形展开,两百多平方的空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五十多平方的控制室和一个一百五十多平方的操作室。两部分由一面齐顶的扇形大玻璃屏风分开,从控制室看向操作室是一览无余。
控制室内,靠着两侧墙边的是上阻天下阻地的两列大书柜,目测起码有1000本书以上,我头一次从整齐排列的书中感受出一种威严和恢弘的感觉。
控制室左边60度的空间是办公区,八个工位干净整洁,四个一组分为两组,从装饰上能明显看出来一组是男生风格,而另一组是女生的。冰箱、微波炉、饮水机、智能机器人等日常设备一应俱全,而且看着都是新的。
控制室右边60度的空间则是机控区,一台我叫不上来名字的超大号设备放在那里,据陶可然说,这台HYSW797-2是目前全国最先进数据分析器,任何操作区传过来的数据经过它的分析都能给出可靠的结论。因为这台仪器较大,而且同时集成了两个键盘输入区、200多个按钮和四块巨大的显示屏幕,所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喜欢叫它“大电脑”。
办公区和机控区的中间是过道,通往操作室,过道正对着的大屏风上开了一道玻璃门,就是从控制室通向操作室的唯一入口。如果把“深海之门”的入口与这扇玻璃门连成一条直线,正好把整个控制室平均分成两半,工工整整。
进入操作室,空间设计的更为简单,纯金属材料的三个超大号实验台,每40度摆放一台。玻璃门正对着的这一台我看着还算正常,跟我在大学里曾经使用过的差不多。水槽、显微镜、烧杯、镊子、剪子工具等等,还有七八台小型的仪器,到是没什么。而边上的这两个实验台就显得很奇怪。
左边的这个实验台比其它两个能高出半米,其中三分之二的面积是一个大水槽。水槽深足有一米,靠近水槽沿口的部分有若干个进水管口,分别是不同的颜色。水槽虽大,但里面的刻度分明,四个侧面都有防液体涂料清晰的标注。其它三分之一的部分是一个操作台,看着也像是一台电脑,上面有按钮,也有显示屏。最有意思的就是实验台的上方,有一个大灯座,八盏不同颜色的灯由“U”形金属杆连接。奇怪的是,八盏灯的灯头目前全都向上,整个灯的形状跟一只大章鱼是一模一样。
我心里想着,这些灯要是一打开,灯光全部都会向上照在棚顶,有什么用呢?大晚上闲来没事解闷儿玩的吗?
我正享受着实验室的装饰给我带来的震撼,只见苏晓华径直的就是走到了左边的这个实验台前。我透过大玻璃屏风看见她举了举手中的大塑料袋,大声问:“杨总,刚才走过来的时候,我感觉袋子里的东西还在动,再加上您之前说的,我猜这里面装的应该是活的海洋生物吧?”
我冲苏晓华竖了个大拇指,回道:“没错!”
看到我们也进了操作室,她又对可然说:“老师,既然是海洋生物,我们就直接把它们放进海水环境吧?”
可然点点头,回答:“你看着办吧!”然后,侧过头对我说:“你搞什么呀?弄点儿破海鲜也要来用一下我的实验台,你知道我这设备可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高模拟海洋环境实验台,开一次机就得花你加一满箱油那么多钱。”
我看着苏晓华打开实验台旁边照明灯,又打开实验台的开关,实验台微微发出一些声音。紧接着,她在大水槽沿口那些进水管的其中一个的附近摸了一下,汩汩的带着少许腥味的液体便流了出来,我猜应该是高仿的海水。
看罢多时,我才慢慢的回了可然一句:“哥开的是新能源车,不烧油。”
可然本以为他的一句话让我不好意思了,结果我给他来了这么一句,气得他拿眼睛直剜我。抱歉!我根本不看他。
眼看着高仿海水一点点的把大水槽注满,苏晓华也麻利的在实验台边解开大小塑料袋,里面的东西慢慢漏了出来。
“这是什么呀!”苏晓华惊讶的叫声如期而至,她指着排球大小的那个东西,“这难道也是扇贝?”
顺着她手指望去,我赫然发现这个家伙明显比从家里拿来的时候又大了不少,虽然没有篮球大,但肯定比排球的直径要大的多了。我心里暗骂,这丫的怎么又长了?
只见陶可然迅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