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口热茶,而后命小书吏关上房门。
“承蒙使君信任,既然如此,那赵某人就豁出去了。”
接着,赵可乐将降魔图的来由简述了一遍,果不其然,与之前在各方听见的版本大相径庭。
这件事还要从杨广颁发的一道敕旨说起。
大业三年,皇帝杨广发布了一道““沙门致敬王者令”,使得天下沙门(佛门)与朝廷的关系变得极为微妙。
在“王秉国法,兼匡佛教”的严苛政策下,僧侣们在著书立说时必须要与“总持菩萨”杨广的思想保持一致。
从此佛门成了为杨广歌功颂德的前庭,他更借由佛法麻痹民众,以此粉饰太平,诓脱暴政。
这自然与沙门各宗的旨趣是相违背,所以僧人们除了从道论上对抗致敬王者的命令外,也在民间进行了广泛地造势,企图以舆论来改变这道政令。
其中变文、传说、解谶等方式最为流行,此外,僧人们也会敏锐地捕捉时事,从佛家角度进行解说。
“当年学馆的人都知道,崔玉行事一贯疯魔,尤其是作画的时候,旁人绝不能发出半点声音,不然他就会大发雷霆,此人也许一开始就疯了,但崇教寺抓住了这件事不放,坚持说是魔王把他给吓疯的。”
“也就是说崔玉因魔王图而发疯以及魔王杀人之说都是僧人们编造出来的。”卫已补充道。
“不错。”
司隶大臣在降魔窟遇害无疑是一个大新闻,僧人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于是魔王波旬杀人一事的流言就这么传了出去。
加上敦煌折狱官们对卫元遇刺案大为头疼,为免受罚,他们索性也借助沙门的“魔王图说”来搪塞上级。
一旦让三司接手此案,敦煌法曹就等于就转嫁了责任,他们自然也不愿说破此事。
不仅如此,官府还早早地下令要求大家统一口径,绝对不可将此事外传。
其实一开始卫已就不相信所谓的魔王杀人说,现在赵可乐的陈述印证了卫已的猜想,
凶手很聪明,借用了沙门推起的这道波澜,将真相隐藏在了魔王的背后。
至此,卫已将“魔王杀人说”这条线索给捋清楚了。
但现在距离真相还很遥远,崔氏会是火留买的“合作者”吗?卫已需要勾检出一个动机,崔氏族人的动机。
如果说火留买铤而走险是为了巨利,那崔氏又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