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小鬼子,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吼声落下,韩卫国那变声期的喊声响起,口号脱口而出。
“打倒小鬼子,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打倒小鬼子,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
韩卫国话音未落,战士们高亢的怒吼声紧接着传播开来,喊声直冲云霄,经久不散引得远处不少人纷纷侧目。
张兴隆并没有跟着怒喊,而是看着战士们在那大声呼喊着,发泄着心中的怒气。
他们这次的训练,不光体现在军事上,更体现在思想教育上。
为了提高先锋排思想水平,增强先锋排的凝聚力,团长和政委特地指示政治思想能力最强的三营黄教导员来到他们排亲自上课。
先锋排的战士们能取得如此好的训练成果,与黄教导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黄教导员不仅政治素质过硬,思想水平高,还是大学生,文化水平也是杠杠滴。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的大学生,都不是简单人物,那可是稀有品种,珍稀程度能赶得上国宝大熊猫的。
也多亏有了黄教导员,张兴隆在这小二十天的时间里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军事训练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一同训练,既加强了他与战士们之间的磨合,又提升了先锋排整体的作战能力。
因为作为战斗部队,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磨合,才能在作战时配合默契并战胜敌人。
在部队中,小到一个班的这种作战单元,大到一个师,甚至一个军,都是如此。
半个月的思想教育课上罢,战士们的思想水平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着,不仅学会了许多口号,还学会了许多革命歌曲。
如《义勇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等。
识字课也没有间断,有了黄教导员这个大知识分子当老师,可比半路出家的张兴隆强上不知道少倍,战士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当然,张兴隆先前说过要考核识字成果,在黄教导员的参与下了也进行了,结果让他很满意。
而对于黄教导员来说,可就是震惊了,他没想到一个刚成立不到俩月的先锋排,竟然认识了这么多字,可见张兴隆是具有长远眼光的。
再看向张兴隆时,黄教导员眼光里多了一些别样的光彩,他本来以为张兴隆只是打仗厉害一些,鬼点子多些,脑子好用一些,没想到,竟具有如此远见。
如果,他是说如果,张兴隆一直是幸运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他只能希望张兴隆是幸运的,在这样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即使不随波逐流,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而行。
作为军人的他们,就要端起枪跟小鬼子斗争到底,直到牺牲,或把小鬼子赶出国门那一刻。
这是他们的责任,亦是他们的使命。
但在这血与火的征程里,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
……
战士们口号喊罢,《大刀进行曲》紧接着唱响,张兴隆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抗战弟兄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三十多人的歌声,气势雄壮有力,慷慨激昂,唱出了心中对侵略者的愤怒,对小鬼子的刻骨仇恨。
尤其是最后一个“杀”字,所有人几乎都是用尽浑身力气怒吼出来的,对小鬼子满腔的杀意喷薄而出。
口号喊完,革命歌曲唱罢,战士们依旧沉浸在自己渲染而出的氛围中,久久不能自拔。
张兴隆并没有催促,而是静静站在一旁,微笑着。
喊口号和唱军歌能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激发战士们的斗志和血性,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因为抗战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在接下的征战中,张兴隆不可能一直带他们取得胜利,也会经历挫折。
他是人,不是神。
虽然是穿越过来的,但毕竟也是一个人而已。
打仗打的是什么,是后勤,是兵马钱粮,而他们八路军在抗战的最初阶段,是样样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