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论坛,是由金台坊神庙主持的。
因为代表神灵的关系,只要有坊神庙的祭司出面,台上的辩论者基本都会听从。如果有人仍要胡搅蛮缠,会被认为对神灵不敬,要到庙里谢罪。
所以黄金台上的辩论虽然激烈,秩序却比较井然。基本没有人动手动脚,或者胡乱插话、压制他人言论。
刘侨看了一会儿,觉得很是有趣。想着锦衣卫要办的报纸,他向吴孟明道:
“《安全报》的稿子若不足,可以多写些辩论。”
“找人把辩论的内容记录下来,挑有趣的刊登上去。”
吴孟明连连点头,又指着旁边几个记录的人,说道:
“这些人都是记者,京城有些报纸,已经开始专门刊登这些。”
“金台坊神庙还办了个《黄金台旬刊》,专门报导台上的辩论。”
“下官以为可以和他们合作,转载一些和安全有关的内容。”
“甚至出钱设议题,让辩论者讨论。”
这些都是他刚才打探出来的,还让人买了几份《黄金台旬刊》,呈给刘侨观看。
刘侨看着厚厚的刊物,几乎把台上辩论的全程,都记录了下来。
这让他暗暗咋舌,知道单凭金台坊神庙,绝对拿不出这么多钱刊印这样的旬刊。
看过起居注的他,也从这种记录风格中,发现了皇帝的手笔。
显然,这背后有皇帝的授意。当今皇帝对舆论真是重视,布局了不知多少东西。
看了看黄金台北面的庙宇,他向吴孟明道:
“走吧!”
“来到这里,咱们也要拜拜神。”
“花钱设个议题,招聘卫尉寺发言人。”
一行人离了黄金台,走向北面的庙宇。
这座庙看着很新,形制却极为古朴。是仿照周礼和东周典籍的记载,营造的春秋战国风格的建筑,以符合金台坊神燕昭王的身份。
不过它的内里,却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与联排合院的主体建筑无异。也因此建造成本很低、速度也非常快,不过几个月时间,就建好了金台坊神庙,以及外面的黄金台——
那座黄金台同样是钢筋混凝土和砖石建造的,只是外表却刷上了金漆,以便符合黄金台的称谓。
这一组建筑的样式都极为古朴,和仿照大雁塔建造的钟塔一起,组成一个古朴风格的建筑群。
刘侨等人不知道这些内情,但是他们走进去后,只觉得金台坊神庙虽然看着简朴,其实却极为雄伟。
这是因为张文郁在设计坊神庙时,直接用了联排合院的二层楼房设计,高度还是一样,却变成了单层。让神庙的殿宇显得极为高大,显出一种神秘壮丽的意味。
初次见到的人,很难不受到震撼,毕竟是在大明从未出现的东西。
刘侨带人恭恭敬敬地在神庙里上了香,这才亮明身份,见到了神庙的庙祝。
看着这位仙风道骨的老庙祝,刘侨恭敬地道:
“锦衣卫要办一份《安全报》,想和坊神庙合作,转载黄金台的新闻。”
“老神仙有什么条件,可以尽管开口提。”
燕昭王的子嗣现在是找不到的,所以坊神庙的庙祝,是城隍司派过来的,是一位出家修道的儒生,年纪大了还想讨个官身,被城隍司吸纳。
他听到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对自己如此客气,连忙急说“不敢”,向刘侨道:
“刘指挥不必客气,按转载付费就行,可以节选摘录。”
“指挥特意过来,不单是为了此事吧?”
刘侨哈哈一笑,有些明白了这个人的底细,毫不客气地提要求道:
“你们《黄金台旬刊》记录得这么详细,对于在黄金台成名的人才,应该都有记录吧?”
“给我们拿出来一份,卫尉寺要设立新闻处,招聘新闻发言人。”
坊神庙主要忙的就是这件事,当然对此有记录。老庙祝一边派人去拿名单,一边向刘侨解释道:
“黄金台虽然早就建好了,此前也有人辩论。但是因为坊神庙一直在营建,它在八月才正式设立,如今吸引的还都是年轻人。”
“方元士算是这些人中最有才能的,不过他上台讲述的目的是寻找同道中人,不是要求官职。”
“刘指挥要找发言人,只能选其他人。”
这和之前那个人的说法一样,刘侨“唔”了一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