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看过书信以后,大笑起来:“周瑜同意了?”
“是啊!”曹丕点头:“他约您三日后在两军阵前签订盟约!”
“哈哈哈!”夏侯惇大笑起来:“江东鼠辈,能屈能伸,倒也有趣啊!”
曹丕摇摇头:“叔父,我昨夜还受到消息,数日前,孙权助相我军夺回了柴桑城!”
“这就对了!”夏侯惇道:“柴桑城一失,江东人心慌乱,周瑜不得不答应我们的条件啊!”
曹丕点点头,想反驳夏侯惇,却不知怎么开口。
就这样,曹丕和夏侯惇在合肥城内安心等候周瑜来签订盟约。
第三日清晨,他们却收到了一个坏消息。
周瑜几日前已经率部从逍遥津撤去了皖城。
此时的逍遥津大营,不过是一座空营。
据说周瑜还是病重离开的。
曹丕摇摇头,询问夏侯惇:“叔父,这个事情?”
“江东鼠辈,戏耍我们,当立刻派兵追击!”夏侯惇顿时恼火起来。
“叔父,别冲动!”曹丕摇头,他始终记得刘闲的话,不要贪功冒进。
夏侯惇斥责曹丕:“子桓,周瑜这是被气的吐血了,这才假意求和逃走,这个时候不追他,那不就是放虎归山吗?”
曹丕:“呃……”
夏侯惇立刻道:“你同张辽、乐进守在城中,我带李典率八千精锐追击周瑜!”
曹丕赶忙道:“叔父三思啊!”
“不用八千,五千精锐骑兵就够了!”夏侯说完,大手一挥就走。
曹丕根本拦不住。
夏侯惇带着五千精锐骑兵出了合肥城。
而谨慎的李典又点了三千兵马随后而行。
大军先过逍遥津,通过勘探地形发现江东军撤退有两条轨迹路线。
一条路线从巢湖走水路,顺水路返回秣陵城。
另一条路线从皖城走,随后再从水路而行。
夏侯惇召来李典询问:“江东军为何走出两条路线?这可是周瑜的奸计?”
李典抱拳道:“将军,江东军走水路最快!”
“那周瑜一定是走皖城,先入城补给,然后顺江返回秣陵城,我军当出击皖城灭周瑜!”夏侯惇也不给李典说话的机会,上马就让部队继续前行。
李典只得率部追随。
大军过了舒县,随后进入庐江皖城一带。
夏侯惇派人召来了当地的向导,打听皖城的情况。
向导告诉夏侯惇,周瑜已经入了皖城,不日就要从潜山一带乘船离去。
夏侯惇和李典商议,决定前往潜山,烧毁周瑜战船,先断他的退路。
当夜三更时分,夏侯惇率部赶到了潜山水域。
只见水面上停泊着无数战船。
夏侯惇高举大刀:“把所有的战船都给我烧了,冲!”
士兵们立刻冲向了码头,率先击退了守船的部分江东军。
随后就地拾取柴火,就地点燃战船。
可战船还没有燃烧起来,水域两侧忽然响起了喊杀声。
就见董袭率五千兵马从南面而来,随后潘璋率五千兵马右面杀来。
两路人马立刻对夏侯惇形成了包夹之势。
这一刻,夏侯惇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
但弓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立刻拍马杀上前去与潘璋交战。
手中大刀挥舞,潘璋应接不暇,落了下风。
随后董袭杀到,二人对夏侯惇左右夹攻。
见敌军越来越多,夏侯惇且战且退,却始终无法冲出包围圈。
关键时刻,垫后的李典率部杀来。
“元让将军快走,我来挡住敌军!”
“曼成当心,我先行一步!”夏侯惇立刻收刀,拍马率部从潜山一带撤走。
李典随即与潘璋、董袭二将混战,丝毫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