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里这种担架车也不多,虽然抬起来费力,却能一次运五袋粮食在上面。
除了担架车外,便只能靠背篓背,扁担挑。
果然,等人来齐后,粮食也都称重完了。
何长江开始分工:“男人们去抬单轮担架车,女人用背篓背,年纪大的,用扁担挑。”
社员们就分开去拿合适的工具。
王月梅背着晚宝往旁边走,郑秀花伸手拉住她:“弟妹,你去哪里?”
“我力气大些,用扁担挑,正好背篓不够。”她刚刚已经看过了,来的妇女刚好够背篓的数量,但又有个都快六十岁的张家伯父,也要挑两袋子,两百市斤,她力气大,实在看不过眼。
王月梅径直去了张家老爷子身边。
郑秀花嘟囔两句:“诶,这不是数量刚好吗?”
这边,王月梅跟张家老爷子说明了来意,张阿爷抬起苍老的脸笑看她:“月梅,没关系,我还有一把子力气,这点活儿能干动。”
“张伯父,都是一个村的,你不用硬扛,这一路去镇上,得走一个多小时,到时候要是出事了,反而耽搁活儿,你过去用背篓背就成,我力气大,你们应该都知道。”
她说着,直接用扁担,把两个袋子的粮食挑了起来,确实觉得轻松。
张老爷子见她并不吃力,才在劝说下接受了,道谢道,“月梅,这次麻烦你了。”
“没事儿。”王月梅大气地挥了挥手。
张老爷子转身去了妇女群里,刚背上背篓,就碰到何长江过来轻点数量,见他在这,诶了一声:“张叔,你怎么在这?”
“是月梅怕我挑不动,跟我换的。”张老爷子笑得很和蔼:“她是个好同志,队长你可要给点荣誉奖赏。”
“月梅啊,难怪了,她是我们村的好同志,大家都要跟着她学习。”
“平时也别说人家坏话。”何长江对大队里的人说。
郑秀花反应过来了,也跟着笑着捧场:“大队长,你看,我就说月梅性子好,自从叶婆子不使坏了之后,叶家什么事都没有,我看啊,谁有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其他村民许多都跟着点头,心里也慢慢偏向王月梅。
王月梅可不知道有这好处,不过也是这个年代的气息影响,四处都是雷锋语录,她刚刚的做法,就是最让人夸赞的。
很快,全队就准备好,出发了。
最前面何长江挑着两袋粮食在前面带路,后面是单架子车,每辆单架子车有旁边有两个人扶着,走一半路又换着来推。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王月梅力气大,还算轻松,村里其他人就要累得多了,但没人叫苦,只是额头,肩上衣服都被浸湿了,全是汗水。
等到了粮站门口,就看到一排排带着粮食的村民在外面等着。
甚至旁边的晒场上,还有一些人在晾晒。
何长江到了队伍末尾,忙把两担子粮食放了下来,拿了扇子扇了扇才好受些。
王月梅把粮食放下来,跟旁边大队的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