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段时间后,昏倒在地的松州刺史赵辛竹终于醒了过来。
他抿了抿嘴唇,抬头看向长安所在的方向,目光幽幽地开口,“陛下,你瞒微臣瞒得好惨啊……”
事到如今,他又岂会不明白陛下先前为何没有把那些到来的吐蕃大军给放在心上。
敢情陛下早就已经知道太子殿下回到了大唐……
就只有他一直被蒙在鼓里。
要是陛下当时能够直言的话,那他又岂会一直提心吊胆,担心吐蕃大军会攻破松州。
赵辛竹长叹一声,心中有些后悔。
他先前做的还是有些不够。
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任凭吐蕃大军就这样离开大唐。
这样,实在是有些太便宜那些吐蕃大军了。
要是知道太子殿下即将返回大唐的话,那他当时说什么也要对着那些城墙下的吐蕃大军竖起一根中指,好好地鄙视一下那些吐蕃大军。
毕竟这些吐蕃大军先前气焰如此嚣张,一副完全没有把松州放在眼里的样子。
现在灰溜溜地离去虽然让他觉得有些扬眉吐气,但能够让吐蕃大军多丢一点脸,他又岂会不去这样做。
至于这些吐蕃大军会不会恼羞成怒,直接下令进攻松州?
这点他从来都没有担心过。
有太子殿下作为他的后盾,他根本不用去担心这些。
太子殿下还在,吐蕃大军就注定只能憋着这股气,选择灰溜溜地离开大唐。
只要吐蕃大军不想死在太子殿下的手中,那他们就绝不会蠢到去进攻松州。
没能拿下松州的话,那太子殿下顶多只会淡淡地扫视一眼吐蕃大军,并不会太上心。
吐蕃大军要是及时撤离的话,那太子殿下必定不会花费太大精力去对付这些吐蕃大军。
但要是吐蕃大军真地拿下松州的话,那太子殿下,必定会雷霆大怒。
接下来等待着吐蕃的,将会是一个冷眼漠视,杀意冲天的大唐太子!
别说吐蕃大军根本就无法做到短时间内离开大唐,回到吐蕃。
就算吐蕃大军回到吐蕃,太子殿下也必定会毅然决然地带着铁骑千里追杀!
一路,杀到吐蕃!
不剿灭这些吐蕃大军,绝不善罢甘休!
这,就是太子殿下的性格。
不惹恼太子殿下,什么都好说。
要是真地招惹了太子殿下的话,那就可以考虑替自己好好安排一下后事了。
……
“吐蕃大军,撤了?”
高句丽使臣肖博文瞪大着眼睛,眼神变得逐渐古怪起来。
此次带着十万带甲之士来到大唐,他确实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他比谁都明白这样的举动到底有多么作死。
高建武想的简单,以为自己仅仅只是来到大唐的地盘上打秋风,不会引起大唐的注意。
就算大唐真地注意到了高句丽,也必定不会因此而大动干戈,吐蕃这个大麻烦还没有解决,大唐只要还有点眼力见,都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跑去招惹高句丽。
但他的心里面却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他比谁都清楚大唐太子的性格。
高建武现在最好祈祷自己的举动不会被大唐太子给注意到。
一旦大唐太子开始注意此事,那高建武的腿不被大唐太子给打断算他输!
不仅高建武要倒大霉,就连他自己也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第一个倒霉的人,必定是他,这一次到底能不能活着回到高句丽,他的心里面实在是有些没有底。
只是高建武心意已定,他心中就算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够硬着头皮带着十万带甲之士来到大唐。
只是,虽然打算带军前往大唐,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做好任何的准备。
他没有信心从大唐太子的手中活着离开,但他至少能够在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后事给料理好。
所以,在带军离开高句丽之前,他特意给自己找了一副上好的棺材。
现在不早点买,以后怕是连买都买不到。
但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棺材都已经买好了,就等着大唐太子把剑架在他的脖子上,取走他的性命。
可吐蕃却在这么一个时候选择撤离,头也不回地离开大唐……
事实上,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心里面的第一反应便是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