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阿耆的事虽然在这边少有人知晓,但在西胡和北凉,还是流传不少故事。民妇从前游历北地,与鹰佐也有过两面之缘,知道他是贪财之人,所以擅自推测,怕殿下带伽罗北上,应是鹰佐的主意。”
谢珩身量高,垂眸盯着谭氏,冷肃威压之下,对面的老人家没有半点退缩。
也没有掩饰。
——看来她没骗人。
谢珩颔首,“老夫人慧眼如炬。”
“不过是知道些内情,才趁势推测罢了。”
谢珩拿铁扇轻扣掌心,将谭氏看了片刻,忽而道:“不过凭老夫人的本事,虽有西胡朋友,恐怕调不动那些西胡死士。”——否则,以那般势力,在高家受责之前护着要紧的人逃走,并非难事。高探微也不至于认命赴任,甘为鱼肉。
谭氏颔首,“殿下果真心思缜密。”
“得知殿下要带伽罗北上,有了那猜测后,我便知伽罗前路凶险,绝不能落入鹰佐手中,必须救出来。民妇固然没有那本事,伽罗的外祖父——我是说南风的父亲——却身在西胡。死士是他所安排,可惜殿下防范周密,没能抢到人。他远在西胡,凡事掣肘,无奈之下,才会另寻旁人,安排那百余人到汶北,唯一要做的,就是抢回伽罗。不过那些人只知抢人,不知缘由,才会叫人误会。”
谭氏说罢,朝谢珩端端正正行礼,“民妇愚昧,彼时只当殿下记恨旧仇,对伽罗全无怜惜,深恐她会落入鹰佐手中。所以递信到西胡,请她外祖父出手,实属无奈,还请殿下宽恕无知之罪。”
这些谢珩并不在意,他关心的是旁的——
从京城递消息回淮南,再由淮南递消息到西胡,而后那边安排人营救。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安排死士出手,不说是否周密,单是这递信和安排之神速,就令人惊诧。
他隐约猜到了谭氏那份骨子里的沉着来自何处,那应当跟随波逐流的高探微无关。
“能安排死士抢我的人,又偷渡西胡人到汶北,想必她的外祖父在西胡势力不小?”
“伽罗的外祖父,是西胡如今的国相。”
谭氏不紧不慢地说罢,唇边保持些微笑意,目光平静,直视谢珩。
她终于从这位端贵威仪的太子身上,看到了期待中的震惊。
谢珩当然震惊,原本以为伽罗孤立无援,谁知她还会有这样的外祖父?
不管谭氏为何舍了西胡国相,转而做了高探微的续弦夫人,又常年礼佛,单从议和途中的事情来看,那位国相得知消息后,对于伽罗显然十分重视——否则也不至于在跟他作对后,又与山匪联手袭击鹰佐的军队,四处树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