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这句话,沈妱倒也放心。出了这个变故后两人也无心再留着,便出了书楼,把门关好。
外面的雨势不停,徐琰撑伞,两人并肩而行时,沈妱总觉得有些尴尬。
好在沈平和郑训那里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沈妱将刚才石灰中窜出灰貂的事情说了,郑训大怒,登时就要发作瞳儿,被沈妱父女劝住了。
将近黄昏时众人才辞别郑家,徐琰冒雨离去,沈妱则和沈平乘车回府。
惊慌之下抱住端王腰这件事情,沈妱真是越想越觉得尴尬,去了书院的时候也尽量避开静照阁,不去跟端王打照面。
郑训那里的事情让沈平也心惊不已,这几天不时过去探望,倒是没有什么事情。徐琰那里得了空闲,便派人来跟沈平打了个招呼,说是想看看沈家的刻书之法。
沈平并不是拘泥之人,藏书楼的书没有像其他藏家那样锁着不给人看,刻书也不纯粹是为了谋利养家,颇有精心校勘、广布天下图籍,为士子们提供便利的意思。因此端王殿下来看这套印之法,他也乐意,毕竟这朱色将批注醒目的标出来,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这套印之法是沈妱所创,她自然逃不开,端王殿下前来书肆的时候,她只能硬着头皮迎上去。
这一日沈妱穿的还是书院的冠服,青白交杂的长衫略显宽大,遮住了日渐玲珑的身姿。然而徐琰见过她穿女装,甚至还曾将那细腰揽入怀中,自然知道那宽袍下藏着怎样曼妙的身段。
他的目光落在沈妱身上的时候略有点不自然,不过很快就恢复如常,锦衣博带走入书肆中。
书肆后面就是刻书之处,随处可见梨木、枣木等各种木材,库房的窗户洞开,还能瞧见里头码得整整齐齐的雕版。往里走几步,一间房中堆着许多活字,再往里就是刻套印书的地方了。
沈妱跟在沈平旁边,一一介绍。
说起印书的事情,沈妱兴致盎然,倒把先前那点尴尬抛在脑后了灵动的眼睛盼睐之间,神采飞扬。
旁边徐琰听得也认真,不时看向沈妱,嘴角便不自觉的噙了笑意。
她这里讲解完了,就想早点避开,正好董叔谨来沈家处漏找书,便溜之大吉。
两个人进了书楼,沈妱跟董叔谨玩笑惯了,不免嫌弃他,“旁人来借书也就罢了,董家的小远山房里藏书是咱们的两倍,哪有你这样天天来咱们家借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