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直提醒着要疏散心绪,不可影响胎儿,但是丈夫出征在外,在阴谋算计和枪林剑雨里来往,谁能真的不担心呢?晚上独卧在榻上,摸着另一半空空荡荡的锦被时就会出神。
离别前习以为常,从没想过自己对徐琰究竟有多深的感情。
这个时候才发现,她生活里所有的一切,都有了他的印记。思念入骨,却无人可诉,沈妱只盼着母亲能早日上京。
到了二月底的时候,沈夫人如期抵京。
消息头两天就报到了端王府里,沈妱早早的就派人去迎接,顺道派人给蒋家、和表姐蒋苓、南平郡王妃那里都递了信儿过去。又叫人往外祖母那里禀报一声,说是等沈夫人安顿好了,就到孟府上去看望老人家。
南平郡王因为近来身子不适并没有过来,沈妱原也没觉得她会来。蒋姨妈和蒋蓁却是一大早据来端王府等着了,没过多久,表姐蒋苓也带着韩政过来了。
几个人先聚在一处喝茶,听了沈妱有孕的事情,都格外高兴。蒋姨妈是过来人,蒋苓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不免又跟沈妱唠叨一些孕期应该注意的事情,听得沈妱耳朵都快要起茧子了。
然而这样唠叨亲切的家常又格外让人觉得高兴,沈妱这里虽然有太医和嬷嬷们照料,却还是让石楠拿了纸笔,将她们所说的事情一一记下。
客厅外已经有大丛的迎春绽放,几个人说着说着,不知怎么的就又提到了书馆。
沈妱早在庐陵的时候就提过这个想法,蒋姨妈和蒋蓁都是知道的,后来她又把书单借蒋苓的手送到韩政那里去,是以在座几位算知晓。沈妱这里从去年腊月开始,建书馆、建书坊,如今书坊里已经印了一批书出来,那书馆中虽还未打点齐备,然而将几个书架一摆,也颇像个样子了。
韩政身在翰林院中,素来都爱文事,先前因为好奇,还特地去过那书馆几次,便道:“王妃那书馆六月里应该就能落成开门了吧?到时候可必须得过去瞧瞧。”
沈妱便是一笑,“徐国公也是京城里大名鼎鼎的藏家,姐夫那里还能缺书么?”
“父亲虽藏书,却也只专于一类,哪像王妃的书馆包罗万象。”韩政是看过书单的,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先前我跟几位同窗们提起,大家也都觉得好奇,说要过去看看。”
“这么说来,开馆之日,可必得邀请姐夫过去瞧瞧了。”
“我还在其次,倒是之前去南城书会的时候,那些个学子们听了这消息,都跃跃欲试。”
沈妱闻言微笑。虽然这书馆开起来后,未必能够顺畅,但是有人期待,那就是值得的。正想着,就见石榴从外面走来,含笑道:“启禀王妃,夫人已经到了。”
☆、第129章
沈妱等人迎过去的时候,沈夫人已经下了软轿,正由韩妈妈扶着,自宽敞的甬道慢慢走来。她还是和从前一样的打扮,银红绣金的对襟褂子下是赭黄马面裙,外头罩着一件披风,顶上云鬓堆叠,不改婉转仪态。
自去年三月里上京,沈妱一年没见着母亲,哪能不想念,几步迎过去,就已经钻进了沈夫人的怀里。
不过如今她是皇家的人,就算是私下里相会,周围那么多丫鬟婆子们看着,沈夫人也不肯失了礼数,规规矩矩的拜见过了,才又和蒋姨妈等人打招呼。
这会子就全是女眷们说话了,韩政那里跟沈夫人问安之后就先离去,说是晚饭时再过来接蒋苓回府。等她一走,蒋蓁便笑眯眯的瞧着姐姐,“姐夫可真是体贴,还说亲自来接,还怕我们把姐姐掐着吃了么?”
她险险的避过了宁远侯府这个大火坑,此时心情甚好,身材焕然之下,那笑容都更明媚几分。
蒋苓便笑着拧她的腰,“可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连姐姐也编排!”说着便又扭头向蒋姨妈,“母亲听见没有,这丫头嫉妒着我呢,母亲往后可得上点心了,找的郎君万万要比她姐夫好。”
“这倒是不难。”沈妱凑趣,“如今蒋姨父已经入了阁,表姐在徐国公府,端王府的面子也能给你借一借,想找个称心如意的,还怕没有么?”
——如今内阁之□□有五人,蒋文英因为是新入阁的,排在最末。首辅齐泯就是原先秦家的亲家,听说这回雍和殿那里出事,齐泯跟着参与,恐怕早已惹得圣心不悦。虽然如今局势未定,惠平帝未必会急着发落他,但是等宁远侯府的案子一了,秋后算账起来,这个首辅的位子怕是难以保住了。
次辅陆几道是贫寒人家出身,齐泯那里退了位,自然该他替上去。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