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的成绩起码要一个月才能出来,回来后楚墨飞等人继续去书院学习,耐心的等着成绩。
在乡试成绩出来后的第十二天,清和镇城门口来了一队官差,他们敲锣打鼓的去往东街那边。
大家算算时间,都猜到这应该就是报喜的官差了,有些胆子大的人就直接问:“官爷这是要去哪家报喜啊?小人可以带官爷前往。”
“我们正准备去楚墨飞楚解元家报喜呢,麻烦你在前面带路。”
周围的人群瞬间乐疯了,这可是解元啊,时隔多年,清和镇终于又要有解元了。
一些人立刻就抢着跑去楚墨飞家里报信,想着沾沾光,顺便可以拿几个赏钱。
“恭喜楚解元贺喜楚解元,报喜的官差就在后面呢。”
楚墨飞随手抓了一把铜钱给他,:“谢谢这位小哥前来报信。”
知道楚墨飞考中了解元,家里人都高兴坏了,虽然早就知道楚墨飞一定能中,可当听到后还是非常的开心。
“小西,你再去多装点赏钱,这当了解元,这么点赏钱有点不够。”
“好勒,娘,我再去拿五十两进去,凑成一百两好了。”
“在去多拿些铜钱出来,待会儿给来贺喜的人。我去多拿些糖果,到时候小孩子们肯定也会来凑热闹。”
果不其然,敲锣打鼓的官差后面跟着一大群前来看热闹沾喜气的人。
“官爷这就是楚解元家。”
官差来到楚宅门口,看到已经有人在等着了,其中有位穿着白衣气质彬彬有礼的,猜测他肯定就是楚墨飞了。
“请问你是楚墨飞吗?”
“在下正是。”
“恭喜你啊楚解元,这次秋闱夺得头筹。”
“多谢各位前来报喜。”柳西上前把荷包递给报喜的官差。
接过荷包的官差掂量着重量,心想不愧是解元,这出手就是大方。
柳西热情的招待官差,邀请他们进去喝茶吃点心,官差虽然心动但还是拒绝了。
“多谢解元夫郎的好意,实在是还要去其他举人老爷家报喜,就不进去了。”
送走了官差后,周围人都过来向楚墨飞道喜,柳如直接是每人一把铜钱,最后把剩下的铜钱直接洒在门口,惹的人群疯抢。
清和县中举的一共有十五人,清和书院秀才班的人全都中举了,剩下的五位是别的镇的。
这次秋闱的前三分别是楚墨飞、肖悟和荣进,玉兰书院虽然没有进前三的秀才,不过他们的中举率是真的高,反正参加踏青的秀才们都中了。
清和书院里,夫子们都真心实意的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高兴,现如今的清和书院可不止一个秀才班。
明年三月就是春闱,中举之后想要参加的举人们,算好时间就要收拾行李进京赶考。
楚墨飞等人过来感谢夫子们,夫子们看到他们如今的模样,眼里充满了欣慰。
“看到你们都中举了,为师真心替你们感到高兴,这些是我和你们朱夫子、钟夫子给你们的,不过只有一本,需要你们自己誊抄。”
“到了京城后,希望你们能保持初心,继续努力学习,你们都很聪明,为师相信你们会试一定能过。”
清和县离京城不是特别远,两个月时间足矣,不过为了提前熟悉京城的环境,大家一商量,都准备即刻出发。
回家后,楚墨飞先是忙着应酬,他如今获得了解元,前来送礼和邀请他的人可多了。
其他人也都回家去应酬了,尤其是像程阳、许褚、朱贵、金子期这种家世可以的,那真是更忙了,他们家里人都要他们过完年才去京城。
楚墨飞是打算现在就走的,接着便开始安排进京的事,楚墨飞是打算把家里所有仆人的带走,楚有才和柳如便决定住在楚墨飞家里,帮他守着。
刘正也给自己的儿子写信,让他多照顾一下楚墨飞。
这次去京城起码要待一年,之后还不确定会不会留在京城做官,所以楚墨飞把柳西和孩子们一起带去了。
楚墨飞也和武大说,让他也一起去京城,要待的时间很长,可以把家人一起带去。
武大回去后和古奇说了这件事,古奇确实也打算带着孩子和他一起去。
他们的孩子叫武谷,是个一岁多的小汉子,生的虎头虎脑的,特别讨喜。
虽然路途遥远艰辛,但不把孩子一起带去,武大和古奇的心都会不安,到时候多加小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