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还真是不抱有什么期望,何必在这么折腾一回?好好的,安分的守着家业不是也挺好?
关于这个,贾敬细细的和贾代化,贾代善分说了一遍里头的缘故。贾政不去说,就贾赦来说,要是能顺利有个秀才的功名,对于他以后继承爵位那是绝对有好处的,最起码在上位者眼里,他就不是那种不学无术,可有可无的勋贵了,好歹也算是读书人了,以后哪怕没有什么掌握实权的机会,也不会被朝臣们排斥了。而贾政,不管他读书到底读的怎么样,有过科举的经历,不说别的,就是同年什么的也是不小的人脉,要是操作的好,弄个举人什么的,到时候再凭着家里的路子,就是谋个官职也方便多了,有贾家的人脉护着,难不成还愁没有升官的路子?到时候这官自然是越做越顺的,说起来还是凭着自己爬上去的,脸上也好看不是!最要紧的是,到时候兄弟几个在朝中也好互为援手,这才是大事啊!就是贾政自己,有了正紧的差事,以后也能顶门立户。
这一番话说的这荣宁两府的当家人一个个点头不止,越想月觉得有道理,等到了贾敷他们出发的时候,贾家族学中这几年读书读得不错的一个个都想着要跟着去考试,最后由夫子选出了五个读书不错的,让他们去试试,倒不是这几个孩子贪图贾代化开出的这什么秀才,举人功名的家族赏银,如今这贾家族产不少,也没有什么大的抛费,年年增加的祭田,这些族人月利还是可以的,最起码能吃饱肚子。关键是这几年,贾敬没少往他们那里灌输些上进的事例,让他们知道了上进的好处。
比如贾敬曾和他们说过,若是他们能参加科举,哪怕是没有考中,有了一个童生的身份,最起码能在衙门混个文书的差事,要是中了秀才,说不得还能吏员,要是到了举人,那就是动用家族的势力,让他们混个什么主簿之类的□品的官职也是有可能的,再不济还有当师爷的差事呢!
不说这□品小官的馅饼,就是这师爷,对于这些常年没有什么正紧差事的族人也是不小的诱惑,要知道这时候一个师爷的年俸高的可以达到每年一百五十两,少的也有八十两,这都是明的,还没有算上其他的那些个孝敬银子呢!多好的收入啊!这些他们可都是知道的,族学中专门有教导什么钱粮,刑律等师爷专用知识的夫子,这些夫子原本就是从这些师爷的位置上下来的,这里头的门道清楚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