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四书五经没有一本是正紧的书,都是这么一张张大小不一的纸张凑起来的。平时上县城什么的卖菜,只要有机会,都会到书店什么的地方去看书,因为贫穷,因为穿的实在太寒酸,他总是要受到无数的白眼,有时候还要受到店里小二的驱赶,于是就和书店的掌柜的说好,他帮着裁纸,帮着搬书,只求每一个月能有一天能让他看书的机会,不要任何工钱。
人心总是肉长的,时间长了,时不时的掌柜的也会把店里裁坏的纸给他一些,或者是碎裂的墨条,甚至是开花的秃笔,让他随手出个几文钱就算是买了去。再加上他自己去人家大户人家后面捡那些破损的瓦片当砚台,这才算是凑了文房四宝。
可是这样的机会又能有多少?潭磊把那几张纸,哪一点子墨看的重要的不行,就是练字也不敢随意用,总是拿着笔沾了水在自家的桌子上写,算是练字了,又没有字帖,也没有什么名师之类的,这字完全都是他看的那些书里的印象,然后凭着想象,一个个的写,字又能有多好?最多不过是能看,或者说是整齐罢了。
再加上他说是四书五经都学了,可是这里头的注解呢?相关的典故呢?这些辅助的书籍那是一本都没有啊!除了从私塾听来的那些见解,他愣是没有其他能学到知识的门径。直到有了抄书的活计,才算是有了一个看书的机会,愣是又一次用那些废纸,木炭,在加上晚上的时间,愣是把所有他能接触到的书籍全都抄写了一份存在家里。
可以说若不是他持之以恒,若不是他想尽了一切的办法,用了所有的聪慧,让所有的人对于他的天分,他的努力有了认可,那么这样一个寒门农家子弟,也许永远都没有接触到知识分子的阶层的机会。
可就是这样,他依然没有科考,进入文人阶层的路子,因为他穷,他家里出不起他考试的费用,前面就说了,这科考是要费银子的,不说结保要花费,就是去出具户籍证明难道就不需要送礼了?考试的时候你不要笔墨纸砚了?拿那什么秃笔可是没法子考试的。还有这考试可都是在县城的,你去了住哪里?客栈也是要钱的,要是府试什么的,还要去府城,院试还要去省城,路上的开销也是不小的,吃住行,总比不能走着去,住大街上,喝凉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