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薛家,谁啊!哦,那个杀千刀的王氏的妹婿家啊!对不起。我没兴趣认识!
其他人?说实在的,好些人,特别是老亲那里,好些还有老头老太们在呢!看中贾家老太太的更多些,虽然如今这贾家老太太在京城名声不好,可是这不是金陵吗!这可是贾家的老巢,总是不一样的对吧!对于这个邢家,对于贾赦,他们还真是不怎么重视!当然也换来了贾赦的牙痒痒,并迅速的绝定,自己要和薛家教好,然后回京之后问问岳父,这些人该怎么办!哼,爷对付不了你,爷还有岳父!谁怕谁!
46王氏教女,做媒
不说贾赦的事情了,反正这家伙已经和林海说好了,他先带着儿子给邢家当帮手,帮衬着操持婚礼,这邢家女婿的架势是做的足足的,表现的也是可圈可点啊!就是贾瑚他们也很乖巧,当然最主要的缘故是这里他们觉得自己很有用,觉得自己很重要,自然越干越努力,南方和北方毕竟有很多的不同,他们也学到,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东西,还有书院里的夫子帮着平日的教导,就是林海偶尔来关心一下贾瑚他们,到这村中走动,也觉得邢家真的是个很和善的人家。看看邢大老爷的老实人的脸,看看邢忠那个敦厚的样子,在看看这一家子的书院,那个师爷出身的山长,书香人家啊!还是本分的书香人家啊!印象好的不行。深深的觉得这样的人家,自己在苏州做官的时间里多走动也是不错的。好歹也是亲戚吗!回去和贾敏说了自己看到的,贾敏也为大哥高兴,觉得这样的亲家,虽然身份上差了些,不过好歹这门风上是不错的。
而另一边呢!王氏到了这邢家老宅,立马这很多事情就张罗了起来,没法子啊!这邢大老爷的太太本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想想当初邢家的情形,大家就明白了,不过是个地主家,邢大老爷也不是什么有前途的读书人,能娶什么人家的女儿?而且那时候邢老爷还在读书,为了积攒他的考试费用,几乎是用光了自家可以积存的所有了,这样一来,最后不过是娶了一个家中稍微富裕些的小地主家的闺女。
这样人家的女儿,要说这勤俭持家,那是肯定能行的,要说这淳朴厚道,也是有的,可是要说能有多少掌家理事的本事,那是不可能的。如今能勉强把这个书院和家里操持的像模像样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还要多亏了上次在京城参加邢老爷婚礼以后王氏的教导呢!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王氏回来的原因了,没法子,这家里总要有个拿得出手的女眷招待客人不是。不说这山长家有什么亲戚是做官的,就是邢老爷自己在这江南也是有些旧交的,说不得也回来送礼,还有邢德全和邢忠这一次同次中秀才的人家,这场面怎么也不会太小了。
王氏一边帮着有条理的安排着事情,一边顺带着教女儿,这二姑娘和三姑娘也不小了,自然也到了学习这些的时候了。就是邢大太太也顺带在教导的范围之内,就差没有把这邢大老爷家的奴才都一一调理一遍了。啊!这个有嬷嬷做,王氏可不是一个人来的,对吧!
“一家主母不是单单能管的住下人就行的,还要懂得算账,懂得未雨绸缪,懂得计算家里的花销和收入。你看看这账单,告诉我你看出了什么?“
虽然是和颜悦色,但是邢二梅还是不敢违抗一星半点,听话的仔细看了半响,皱着眉头,愣是什么都没有看出来,王氏心里暗叹了一声,哎,这孩子,其实真的不是什么大家主母的料啊!以后可怎么好啊!教吧!还能怎么的!
王氏指着这上头的下人的人数,慢慢的引导着说道:
“看看,家里这下人一共有十二个,月钱有三百文的,有五百文的,最高的厨娘,是一两的,你仔细看看,按照这算下来,一个月下人的月钱是6两,你堂哥月钱是2两,再加上你大伯大娘他们每月的零花5两,也就是说月钱一个月支出是18两,家里米粮是自家就有的,那剩下的菜钱一个月也有5两,就是23两,一年就是276两,再加上每季的首饰,衣料开销,一年大概是50两,这样一年的开销就是326两,书院呢,先生的年俸总共是300两。那么这一年你大伯家的支出总共就要备下800两,除了626两的必然开销,还有走理的备用,这些都是要算清楚的。再看这收入,二十顷地,都是双季稻,每年有2000两可收入,在加上书院,如今刚开没有多久,虽然清冷了些,那也有百多两一年可收,看着家业兴旺的很,银钱似乎花不完,可是你要知道这一般有长远打算的人家,每年都要拿出至少三分之一收入作为压库银子,多的还有拿出一半的,缘故也很简单,你看看这以后修房子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