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将来就要败落到了小门小户的层次了,这简直让他大惊失色啊。
这怎么行,自家可是官宦人家,他老爹可是七品县令,一地父母,这样的人家要是成了寻常人家,他死了都没法去见祖宗。
有了这么一个觉悟的甄老爷一下子觉得这肩膀上担子重了起来。细细的琢磨了许久,终于下定了决心,将原本准备修缮祠堂的银子拿了出来,趁着秋收的时节土地变动多一些,想着再买上一点田地,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生之年,把家业再扩大几分,好让儿子们将来分家的时候能更加的体面些,活的更好些。闺女的嫁妆也好更好看贵重些,不至于让婆家看不起。
所以说,当爹妈的都是最不容易的,甄老爷因为突然多了两个孩子,年近四十,在这个时代已经进入老年的时候,又一次奋发了起来,只为了让孩子们能多得些遗产,就抛开了往日的悠闲,日日操心。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日子一日日为了这些琐事忙碌的甄老爷才会如此的疲惫,这样的烦劳。倒不是说买地没银子,甄家即使在没银子,就他们这样的人家,家中常备上千把两那绝对是常理,更不用说还有前头说的,准备修缮祠堂的银子,那也不是什么小数,数百两也是有的,还有家中压箱底的银子等等,真要是有事儿,估计这拿出三五千来还是能的。唯一的问题是,这买地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江南是什么地方?鱼米之乡啊!不单单是本地人,就是其他北方勋贵人家,也常有在这里买地买庄子的。因为这个,江南的地价那是从来没有低过,更甚者很多时候都是有钱没地方买。
即使有地在往外卖,那也多半是小数额的,比如几亩,这让他们怎么买?零零散散的,买了谁去管啊,他们又不是自己种。也正是因为这样,甄老爷如今那真是头疼的不行,牙行里也好,外头庄子上也罢,怎么就没有一处是超过五十亩的地方呢,即使不是五十亩,能有个三十亩,他如今降低要求之下,也是能接受的,可是还是没有啊。
越想越是头疼的甄老爷如今真的是连喝茶的心情都没有了,才想着是不是索性躺一会儿,歇歇神,一边管家就在门口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