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甄老爷听着儿子这么说,高兴的很,拍着手说道:
“是了,我家大哥儿是个好哥哥,知道护着弟弟妹妹,知道不让别人家拐了你弟弟妹妹去,父亲很高兴,你也很大方,是个最好的孩子了。”
虽说世人常说,严父慈母,可是作为当了五年家中唯一孩子的大小子,特别还是他将近三十才有的宝贝眼珠子,甄老爷从来不理外头人的那一套,对着儿子从来都是鼓励教育,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初,才有这甄费胆子大的爬上假山,最终摔下来的事儿,虽然当时他很是懊恼,后悔,觉得不该这么宠坏了孩子,可是当甄费醒来之后,看着儿子懂事,知礼,还贴心的样子,他一下子就把以前想的要好好管教孩子的念头给抛了十万八千里去了。
如今听着日子爱护弟妹,更是觉得自家儿子,那是哪里看着都好,哪里看着都是完美,哪里还有什么可以让他严格管教的地方。只要将来读书也上心些,那甄老爷觉得,他就是立时死了,都觉得能对得起祖宗了。
看着这父子俩的模样,甄太太除了笑着摇头,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了,只能提示着说道:
“你啊,孩子都让你惯坏了,也不知道和孩子好生的说道理,儿啊,你也是,太小气了些,送些你弟弟妹妹的东西,就想把人情都还回去,哪里有这样的,咱们今日收了这些东西,改日,他们这些人家要是有了事儿,咱们也一样得用上等的礼过去,不然人家会说咱们家不知礼数,或者会觉得咱们家太过贪财。”
世家大族作为的走礼,相互差不多的人家,那真的就是一个礼仪的事儿,价值上不会相差太大,只有那些家境差的大了,富裕的救济穷困的,才会受到一分,还上三分,或者是有心绝交的,受到五分,只还一分,甚至是拒收的。
这样的道理原本甄费不该是这个年纪学的,怎么也该是到了他十岁出头,开始在外头走动,有自己要结交的朋友什么的,那个时候才正紧拿起来,只是这一次也是凑巧了,他们夫妻在说这些事儿的时候,忘了边上还有孩子在,索性也就算是言传身教了一回。
听着父母给他分析这里头的事儿,怎么送礼,该送什么,什么样的人家有什么样的忌讳,什么样的人家该怎么分,甄费倒是真正的见识了一回,他上一辈子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事儿,更不用说,在现代这样的相互送礼回礼的事儿也淡薄了很多,更没有他见识的机会了。
听得甄费真是有点头疼啊,忍不住抬头,想着是不是过段时间再说,不想一抬头就看到自家父亲正老神在在的喝茶,忍不住问道:
“怎么这都是母亲管的?父亲不管这些?”
甄太太没看到自家儿子的眼神,顺口说道:
“这送礼什么的,要是男子之间的,那自然是自己处理,若是家族和家族之间的,一府和一府之间的,那多半都是家中当家太太的职责,自然是母亲在管,你父亲只要随身带着银子什么的,遇上小辈不至于没有打赏的就成了。“
甄费立马松了口气,拍着胸脯,满脸笑容的说道:
“那等着我娶了媳妇,母亲告诉我媳妇就好了,儿子就能省心了。送礼什么的,实在是太麻烦了,儿子头疼的紧,还是让别人头疼去。“
一屋子寂静啊,随即满堂都是笑声。这么早就想着要娶媳妇的孩子真是不多,而娶媳妇的目的,居然是因为想着好找人帮着送礼的更是少见,甄太太觉得,怎么她家小子,如今就成了这么一个活宝了呢。真是让她苦笑不得呢。
☆、第13章
苏州作为鱼米之乡,田地什么的自然是不少的,可是也正是因为这里的繁华,所以富户什么的,比较多,相对的导致了这里贫寒人家买地更加的困难起来,一来是没有太多的土地让他们有机会购买,二来也是这地价太高的缘故,一亩良田要十两银子,中等田地也要八两,最便宜的沙地,山地,居然也高到了三两,和偏僻,偏远地方的地价比起来,简直就是直接翻了一倍。
如此一来,想要在苏州这样的富裕地方活命,那么贫寒人家也就几条路可以走了,一来,就是去做工,苏州丝绸刺绣都是一等一的,所以自然做这些人不会少,苏州的园林也天下闻名,所以这泥瓦匠,花草匠也多了不少,也就是说这苏州,甚至是江南的地界,手工艺人多不胜数。二来,就是当佃户,给大户人家种地,说起来这江南,有一点好,那就是文人多,文人最是珍惜羽毛,要名声,所以这地租上不会太过苛刻,有个五成什么的,佃户们卖力点,加上家里弄点什么养鸡,种菜,或者是织布之类的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