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说这一句还好,一说甄太太更是笑得不行,就是边上其他人也忍不住捂嘴了。甄老爷过来的时候,就听到这一屋子的笑声,一时也有些愣神,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才进屋,问了几句,听到妻子说起王嬷嬷这藏拙的话,也跟着笑了起来,点评说道:
“这倒是个好法子,你不说,自认没人笑话了,面子里子都保住了,只是你不懂的不问,不说,那你永远也不会懂,像是这一回,你虽说闹了笑话,可是好歹这梅妻鹤子的事儿你总是清楚了,将来遇上你不是也能显摆一回?“
甄老爷今儿心情很不错,难得也加入了说笑的行列,给王嬷嬷出起了主意,甄太太眼神一闪,等着又吩咐了王嬷嬷给甄费怎么配合,怎么操持之后,立马挥一挥手,把人打发了出去,转头问了起来:
“老爷,今儿可是有好事儿?“
夫妻两个,相处这么多年,一个眼神,一个语气就能知道对方情绪波动,这很正常,甄老爷也没打算瞒着,看到自家太太关心,索性也坦言相告:
“也算不得是什么喜事,只是心情不错罢了,刚收到的消息,当初一同科考的几个友人今年终于中了举,算是翻了身了,兴致不错,就想要来苏州参加今年的文会,想着能见到老朋友了,有些高兴。“
说起文会,这事儿在江南那绝对是属于常有的,一月一次都是寻常事儿,只是今年到了初冬的文会更热闹罢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今年是秋闱之年,整个江苏的学子都汇集到了金陵,等着科考完了,有些人不会立马回家去,而是四处游走,在一些周边的城市游学,而苏州那是首选之地。所以来的人自然更多些,甚至还会有浙江那边刚在杭州参加完秋闱的人也过来凑合,所以更加的热闹了。至于甄老爷说的一同科考的人,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只是甄老爷心下还是有些唏嘘的,他成为举人那年是二十四岁,甄费还没出生,虽然也算的上青年才俊,却为了没有儿子而烦恼,而如今,一晃眼就是十二年,儿子都快六岁了,那几个今年才考上,可见这江南一地,科举的惨烈,想想都知道,龙不与蛇居,能和甄老爷当朋友的,才学即使不出众,也差不到哪里去,可这一个举人,居然就难住了他们十二年,再想想自己,连着三次会试不中,虽然有着运气不好的成分,可是不能不说,这十二年,自己真的是有些虚度了。
想到这里,刚才还在为友人高兴的甄老爷,心思又沉了下来。
☆、第20章
甄费这会儿可没功夫管他老爹的心情好坏,他正忙乎着呢,自打听到他妈统一了他种花的事儿,立马就开始折腾了,虽然说,这会儿已经是深秋,根本不是什么种植的好时节,可是这不妨碍他动土呀,先把花坛什么的整理出来,这就已经很花费功夫了,虽然都不需要他亲自动手做什么(他就是想做,也没人敢让他动手,这可是家里的小祖宗,要是磕着碰着,那才是大事儿呢。)。
一屋子的丫头,婆子,连着小厮什么的,都忙乎的不行,这个挪一下植物,那个帮着松一松土,还有几个要按照自家大爷的话,往这土里头撒东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些草木灰什么的,甚至还有鸡蛋壳,树叶子,都是些他们不怎么明白的东西,就是家里有田地,或者是农户出身的几个下人也有点看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从来不知道这种花而已,居然还需要这么多步骤,从松土开始就这么讲究,甚至有几个还偷偷的咬耳朵,说是和才是那些文人雅士们玩种花的调调,和寻常的人家都不一样。
甄费也没工夫理会他们说什么,只是按照自己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和一些农业技术员那里学来的一点有关于利用生活肥料,制作有机肥料的知识,慢慢的想要改造一下自己第一个小实验田。这会儿他的心可是热乎的很,当然也一点都不知道,他这自己臆想中的卖花的事儿是基本没法子成形的,他就是种的再好,估计也就是送礼的命,还一边看着收拾好的地,一边歪歪,将来自己弄上一大片的花圃,然后坐着收钱的美梦呢。
另一边,甄老爷这会儿也没有功夫伤感了,更不用说为还没有到来的友人们聚会费心了,因为他也遇上了事儿。还是个麻烦事儿,甄家的一处山林子管事来了,报告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他们家的林子附近来了一头山豹,这本来和甄家没什么关系,可偏偏就因为这山豹,导致了甄家山林里好些半散养的猎物数量急剧减少,甚至还影响了柴火,木炭之类的别的山林出产的物品的数量,这眼见着就是年下了,可不是麻烦事儿吗。
甄老爷一边联系其他几家附近土地山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