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也要到顶了,将来自家孩子估计是难以借到力了,在一个细算算,林家如今当官的好像还真是少的可怜,好像也就是一二个吧,还多半是旁支,不得不靠着当官改善家中境况的那种。其他的不是读书不成的,就是天分不够的,难得有几个读书好的,才学也不错的,却又喜欢在书院里当先生,愣是找不出几个官员来。特别是嫡支,日子好过的,都没了多少上进的心思,一门心思做学问,当逍遥人去了。
听着甄老爷说起其他几个举人说的那些因为家中势力不足,被人欺负的事儿,就是淡然的像是从不会着急一样的林老爷也忍不住担心起来,要是再过上几年,遇上几个不拿他们这些百年世家当回事儿的人,岂不是说,自家也会因为没有官员在朝而受到欺压?
这样一想,别说是林老爷了,就是林家其他几个房头的家主也忍不住担心了起来,他们本就不是什么脑子不好的,往日不过是平顺日子过得多了,少了些居安思危的心思,如今一旦拨开了眼前的迷障,如同棒喝,一下子让他们整个的清醒了过来,自然看得比旁人更清楚些。
有了这么一个念头,还有什么可说的?即使是为了以防万一,他们家也势必要努力一把,让自家再多一些的底气。和甄老爷告别之后,忙不迭的召集了族老,细细的商讨了一下,一下子就挑选了族里学问好的,庶务通的,年纪合适的,足足五个举人,准备这一次进京参加会试。按照他们的想法,这五个去了,哪怕是只有一个中了,那么他们林家也算是重新在朝堂有了立足之地,加上在京城的那侯府当家人的帮扶,十年内,怎么也能再出一个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此一来,将来在扶持其他族人上位也更容易些。至于将来,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还是要鼓励家中子弟科举做官,最起码每一代都该有二三人撑着,这样才是正经。
林家有人要进京,那么势必就要和京城联系,不说别的,族人进京赶考,即使关系再远,再不好,就如今这宗族关系高于一切的时代来说,也必定是要住到侯府去的,不然那就是不给侯府脸面,就是暗示侯府不看重族人,就是说侯府和族人关系不睦,那可是会让侯府遭人诟病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