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底层出来的甄回,也许是前一世过得时间太长,那草根的印记太深,所以即使到了这个世界这么久,被所谓的儒家文化,所谓的清流雅致熏陶了这么多年,已经到了十岁的大孩子年纪,这会儿还是有着对于上流社会仰慕,羡慕,渴望的感觉,那是一种心灵上的自卑感。或者换一个说法,那就是贾家富丽堂皇的让甄回晃眼了,有点吃不住劲了。
倒是甄吉,那是一点反应没有,这小子如今四岁了,虎头虎脑的正是好玩的时候,又因为年纪小,还能在内宅混,所以凑在甄太太身边,拉着他那个双胞胎姐姐过得那个滋润啊,被一群太太们搂搂抱抱,外带收小礼物,就差没有调戏小姑娘了。
也是这一次的聚会,甄家算是彻底的在那些世家大族中亮相了,以往吧,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甄老爷这个人,知道他和林家关系不错,知道他还是贾家的那几个孩子的先生,甚至因为甄回曾经面圣的关系,曾关注过一二,可是这毕竟官职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不过是扫过了一二眼,就在没有过多的关注,可是如今呢?这甄家能到贾家来参加婚礼,这说明什么?说明在贾家的眼里这甄家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即使不是平等的关系,也绝对是关系不错,能说的上话的那种,在加上和林家的亲近,得了,这甄家妥妥的被戳上了林家和贾家的标签,变相的成为了这世勋人家种附庸人家的一员。
是的,在那所谓的四王八公的眼中,这甄家如今就是这个身份,虽然说,这四王八公不能代表所有的世勋贵族,还有不少的所谓的宗亲,还有国公之下,那些侯爵,伯爵之类的人家也不少,可是这十二家那妥妥的是世勋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子力量,是代表了皇室宗亲之外,这些世勋贵族中最顶尖的那一群人的。他们的认知也同样能影响到其他的世家大户的认知。
而能被他们这样看待,这里头牵扯的就是贾家和林家的身份问题了,谁让他们两家都是这世勋中的一员呢,而且,这也是甄家占了便宜的,林家代表的是世勋中文人那一边的代表,而贾家则是四王八公中的一员,可以说在被这些人确认了附庸身份之后,最起码这些世勋会认为甄家那就是自己人,将来甄老爷在做官的时候,让人为难的事儿就会少很多。只要不是涉及到什么利益关系,一般来说他们是不会刻意为难什么的了,好歹也要给林家,给贾家一点面子不是。
这是好处,是大大的好处,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官员来说,真是求都求不来的好处,当然,有了好处,也会有坏处,那就是这样一来,那些宗亲们,甚至是皇帝,在用你的时候,就会考虑考虑了,因为他要想想,你到底代表的是谁家的利益。只是这对于如今的甄老爷是没什么影响的,因为就是皇帝想要用你,你不到四品以上,人家皇帝还未必能知道你呢。皇帝是不可能记住所有官员的名字的,这实在不现实。
这些好处也好,坏处也罢,如今的甄回那是不知道的,就是甄老爷也不会知道,甚至安排甄家来参加婚礼的贾家人都不一定能想到,或许他们有这么一个心思,想要用这样的方式,帮甄老爷一把,好让他在京城做官容易些,让大家知道,这甄老爷后头有他们贾家的关系,不是什么没有高层当靠山的人。可是没法子想到这么后头去,直接联想到了什么附庸之类的,他们可真没有要甄家当附庸的意思,特别是贾家,他们以前提拔附庸人家,那直接就是手下兵将什么的,或者把自己的亲兵什么的,直接放出去,当个什么小官,然后帮着慢慢爬,比如那个后来的什么孙绍祖家,那就是代表之一,直来直去都习惯了,在朝堂上用文官占位置,真心不熟练,还没有这个意识呢。
武人没有文人心眼多,也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了,那里像是文人总是喜欢从弯弯绕绕中去想问题。当然要是这贾家转型的时间一长,或许他们也能想到这一点,然后慢慢的从这方面入手,可是如今不是他们在培养自家人读书上进嘛,一时半刻的还真不会往这方面去想呢。
而能这样想的人家,细细的要是去看看,就能发现,倒是大半已经没有了兵权,在京城当官的人家偏多,也就是说人家那是和朝堂上的文官折腾的多了,思想也开始复杂起来了。
像是这会儿他们就觉得,这贾家人可以啊!脑子转的挺快的,这才准备转型呢,这连附庸人家都开始整了,这贾家两个老小子的脑子真是不可小窥了,恩,把旧日的交情要在拢一拢,说不得这关键时候就能用的上,武将人家,出个明白人,聪明人不容易呢。
无形中,这一次的婚事,成为了贾家的一种展示,让各家对于贾家倒是多了几分看中,或者这也是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