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搁事儿了,所以一开始大家就已经说好了,做村长家的骡车去,即使兴哥儿很想省下这分到头上不过是二文的车钱,可为了合群,也不想一个人孤零零的去,更不用说这分摊下来的车钱实在是不多,所以大家都说好了,到县城,村长帮人运货也能挣点,他们做上一天的活计,挣了钱在村长回来的时候也能给全了车钱,至于是不是跟着回来?为了挣钱,哪有每天回来的道理,在那边做上十天半个月在回来才是合算的办法,住在破庙或者是其他不要钱的地方凑合一下,等村子里车再去的时候回来,或者干完了自己结伴一同走回来,就是他们说好的法子,人多,即使野地里也不用太担心安全不是。
只是如今有了这风铃的法子,兴哥儿明儿是肯定没法子一同过去了,再想想村子里那几个伙伴日子也不好过,忍不住索性起身,去了各家串门,想试试劝着大家伙儿明儿耽搁一天,捡了海螺做了风铃再走,耽搁一天时间对各家都不算什么,可若是这风铃真的能挣钱,那么他们村子里的人家岂不是就多了一条财路?不说多少吧,即使只是十几二十文的,那也是一二斤米粮的大事儿了,往日即使帮人砍柴运货做力工,一日也不过是十文上下,像是他这样年小力弱的,八文也是有可能的,用一日的耽搁,挣出两日的力工钱,想必大家也愿意尝试一下的吧。
兴哥儿确实没有猜错,不过是走了两三家,到了第二天一早,这海边就是满村子的人出来了,就是往日出海的那些个老爷们,因为正好是晒网的日子,也跟着在海边摸索,他们看不懂什么叫好看,什么叫不好看,可他们也能在海边拣点吃的东西不是,什么沙蟹,贝壳之流的,水里汆一下就是肉食,今儿家里妇人孩子都忙乎那海螺去了,他们自然承担起了弄吃的事务。
贾环带着小三和兴哥儿在海边不停的翻动沙子,不断的捡着海螺,而齐氏和鱼娘则是拿着纳鞋底的鞋锥子开始穿孔,串起了风铃,一边其他的妇人也多半都是这样的分工,就是那只剩下两个妇孺的小苗家也是一样,小苗捡着海螺,那王奶奶在眯着眼睛做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