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像是莫大家这样的,人头钱都已经有一百两了,更不用说其他,零零总总加起来,更是直接上窜到了一百五十两分红,两次下来,家底直接窜上了二百两以上,将近三百两。这简直就是差点吓死人好不,莫大家祖祖辈辈往上数,估计五十年三代人曾经的存银全加在一起,也未必有这么多。
想想也是,这一次可是带回来了足足一千八百两银子,即使好些银子要做其他的用途,能分到村子里那些人手里的也足足有一千六百多两,这样一比大钱,在这个人口不过是一百刚出头,总计不过是十六户人家的村子里,就是平均下来,也一家能有一百两出头呢,更不用说还有几家都是人丁单薄,甚至是想王奶奶这样,只有一个人的人家了,这样一算,自然很多人家银钱就多了不少。
至于人口少的,像是钱大海这个贾训的姑父家,总计不过是五口人,其中还有一个是3岁的奶娃子,可就是这样,这一次也得了五十两银子。若是加上上一次的分红,家中原有的家底,以前贾训帮着寻的生计等等,家底也堪堪达到了百两的程度。
根据齐氏絮絮叨叨的时候说起的信息来看,姑父家这一次那是必定也会跟着齐氏开始置办中田了,上一回跟着买荒地,就买了十亩,这一次银子更凑手了,又看到过贾家这置办了中田后,往家里不断收拢的粮食,他们能不羡慕眼红?如今银子凑手,怎么也不会再一次放过了不是。
村中有这样想头的人绝对是不在少数的,甚至有几个还商量着是不是将东山从秋山村,往自己村子走的这一面的山地,都买下来,好扩充一下村中的土地面积,也有人看中了做生意挣钱,有心将银子收拢了去镇上买个店铺,也不图自己做生意,他们不是那种不知道自知之明的人,连跟着去京城走一趟都有些心颤,那里有这个本事自己做生意?可是这店铺能租出去,这也是银子不是?虽说这租金未必高,百十两银子在镇上买一个小店铺,或许一年租金也不过是三十两银子上下,比去买二三十亩中田的出息还差些,可好歹旱涝保收不是。反正他们自己也不会种地,就是买了地也是租给别人,还不如这样利索干净呢。像是钱大海就有这样一个念头,只是他手里银子算了半天,买铺子还是差了些,这才一心扑在买地上,想直接花七八十两,买上十五亩中田,到时候加上十亩坡地,也算是一份很不错的家业了,等着再积攒上几年,有钱了再去想铺子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