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衣食不愁,何必急匆匆去京城受那样的罪,更不用说这一家子都去的话,他也不好借宿朋友家,只能住在客栈,或者另外租宅子住,这样一来,花销势必越发的厉害,这可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能承受的起的。
虽说自打卫夫子来到这海螺村之后,这日子那是越来越好,家业也渐渐的兴旺起来,一年零零总总加起来,约有百两的出息,置办了好些田产,中了举人之后,县里很多士绅乡宦之家也派人送了些贺礼,算是恭喜自家乡梓又有了一个人才,可这毕竟都是无根之水,都是浮财,即使银钱凑齐了三百多两,看着很是不少,却依然不能改变卫家至今仍然是士人阶层中的中下等这一个事实,勤俭节约,多加盘算还是很有必要的。
像是如今这样,卫夫子一心去谋求一个好差事,期待单品这一份工作就挣到足够的银钱,要抵得上往日一年的收益,而另一边家里存银取出了一半,都去买了田地,让家中田产增加到了六十亩,甚至还盘算着若是卫夫子到了京城后,这一切顺利的话,那么他们准备除了必要的开支之外,其他的所有银钱都换成土地,一门心思想着能尽快的让家中田产超过百亩,好为子孙后代积攒下足够养家糊口,繁衍子嗣的家当。估计也是以前一无所有的穷怕了,如今这一家子对于攒家当的事儿那是相当的热衷。
当然这些都是卫家自己的盘算,其他人是不知道的,村中人最是实在厚道,在知道卫夫子要去京城之后,一个个很是周全的想着和齐氏一样的念头,穷家富路,很是实惠的在送的仪程中全换上了银子,或是一两二两,或是三五两,像是兴哥儿这样的村中最是宽裕的人家,更是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在这小小的地界,那绝对是天文一样的数字了。
“哪里用的到这样多,我又不是不知道,各家虽然还算是过得去,却也紧巴的很,这几年这年底的活计可没多少银子可挣,多留些,多买些书,那才是正紧事儿。“
卫夫子看着这样的村民们,一时很是感动,他家里为了田产花去了大笔的银子,使得他这一次出门不过是带了五十两银子,就这已经让他很是心疼,只觉得花销太过,不想这村人送行愣是也凑出了这个数字来,怎么会不让他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