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这会儿先和张家市个好,给张家一个人情,把张家老二调回来,反正如今同情张家的多了去了,自己这一手,估计人家也不能说什么,就是有些开后门也能让人理解,等着和张家结交的好了,将来万一自己没了,到时候这分人情怎么也能落到自己儿子身上去,说不得就能在关键时候让儿子上一步了。毕竟如今看来,这张家老大都已经二品了,将来即使再不济,回来当个尚书还是有可能的,哪怕是礼部呢,那也是从一品官职,提携一下自家儿子那是绝对可行的。
于是这么的,张家老二就有了机会了,即使这一次回京之后,品级不变,这京官也比外省的官员值钱,无形之中高一点,那也是变相的升职了,所以来的时候绝对是好心情的,只是这样的好心情在接到贾赦的信件,说起了贾珠的事儿的时候,又阴暗了。
当然他不是说贾赦不好,也不是说一定要迁怒到孩子身上,而是他又想到了自己那个妹妹,真的是可怜啊!不过报应?这个词他听得有点刺耳,这报应什么时候不能有,当时妹妹死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怎么就要自家捅开了才说什么报应?难不成这老天爷也是见人下菜碟的?见着自家有了报仇的意思,这才来一下表示一下公平?好吧,这样的心思很有些要不得,不过他这时候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要去见一见那个张真人,那个被自家三弟说的神的不行的半仙去。
一开始张家兄弟对于张中行说的事儿其实真的只是半信半疑的,可是张家有人啊!这么三个官,想要调查些事儿也还是容易的,特别是老二,就在京城附近,想要知道些贾家的事儿实在是太容易了,所以他派了人过来,然后就知道了自家外甥的情况,痛心,这是张家老二的第一个感觉,然后就是开始查自家妹妹的事儿,贾家下人的嘴巴是个什么样的大漏斗那真是谁问谁知道,一来二去,即使什么证据都没有,他们也发现了太多的疑点了。
再加上老三,老大一起出力,把张中行查了一遍,发现这人真的是没有到过京城,对于老三也没有怎么了解过,这么一来,对于他第一次见面就能直接喊出老三的姓氏,知道他有个妹妹是贾家的先太太,怎么死的,就有了点神秘的意思了,后来还有其他的例证,比如苏州的事儿,金陵的事儿,扬州的事儿,从这些事儿看来,这人还真是有点本事的,这么一来对这个道士,张家人才算是真的信了。当然这样的信,只是说对于妹妹是枉死这事儿上的信,并不是信任这个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张家二老爷才会想着到了京城后要见一见。
至于贾琏?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外甥?他这会儿不知道该怎么说,感情很复杂,他很是恼怒这个孩子跟着二房那个害了他妹妹的毒妇过了这么些年,可是也知道这孩子是被骗了这么多年,所以又是同情,又是可怜,可是对于贾琏这么些年不知读书,这是他绝对的不能原谅的,好在这些日子的消息传来,说是这个孩子如今也知道上进了,也知道争气了,这才好些。
只要知道上进,知道读书就好,男孩子不怕出息的晚,他们家毕竟有爵位,在如今这已经大房归位的情况下,这外甥将来袭爵是绝对没有了障碍的,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成就的晚些,也不碍什么事儿。
即使科举上没有什么出息运气,能得个功名,然后守着爵位家业过日子,也没什么不好。男孩子,只要知道好歹,知道上进,那就一切都好说。
想到这个外甥,他又忍不住想到别的,贾赦上一次来信,说起了贾琏的婚事,原本二房想的什么娶王家的闺女这事儿自然是不用在提了,就是没有王氏被关的事儿,站在张家的立场上,也不能让这么一个袭爵的嫡子被婶子的娘家闺女给拿捏了,更别说王家闺女可是出了名的不识字。这怎么能让张家这样的书香人家看的上!更别说如今还有继室在当家作主,哪怕是为了贾琏以后的前程,家里的地位,张家觉得这个媳妇人选,也该是亲近张家的。所以他这会儿想的贾赦想要张家帮着挑儿媳妇的事儿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家是不是有合适的,然后才是其他的书香人家,总之是不能让武将人家的闺女做了自己的外甥媳妇。
当然这里头也有张家的私心,他希望以后贾琏当家后的贾家,是和文臣在一个阵营的,不想贾琏在和那些勋贵搅合在一起。好歹也能让张家的势力在多上一分,将来自己的孩子,张家的孩子也能多些臂助。没法子,谁让文官出仕都比较晚呢!大多是大器晚成型的,这考虑自然要多些
张家人想的很好,可惜,张家生孩子,就是男孩子多,女孩子少啊,巴拉半天,自己三兄弟就两个嫡女,一个已经定亲,一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