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
这样的时期,上头没了压制的太后,下头没生儿子的事儿暂时也没形成什么压力,执政手腕从青涩转向成熟,又是二十来岁,不到三十的年轻皇帝,意气奋发,想要干出点成绩那才是最正常的。所以啊,你们说,当皇帝看过从阿玉开始,历经几手,几番修改后,完美的都快成和氏璧一样的开封扩建方案,那该是个什么心情?
阿玉都不用亲眼看见,只那么一想,就已经知道了这方案的通过率几乎是十成十的。所以他十分的稳得住,连公孙先生送来了十两银子,都没放在心上。倒是让知道的不免又高看了几分。
果然,阿玉想的是对的。不过是三五天的功夫,包大人就连着去开了近半个月的会,不是今天和计相算账,就是明天泡在三司衙门,和那些水部啊,虞部啊等等相关的部门一同计算可能涉及到的各项开支,可能用的到的劳役人次,甚至还有开封城门外,被占用田地的赎买等等。每一个小小的流转都侵染着不下一二十个官员的相互协调。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都能牵动三个以上的部门为此付出辛劳。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就是这个了。而类似于这样的正常政府工作流程,这样的繁琐,细致,平衡的事儿,在电视剧之中那是怎么也看不到的。就是阿玉,也是难得能这样近距离的观察古代政府工作流程,一时间积极地不行,连着送饭这样的事儿都抢着干,只为了能取得第一手的资料,能亲眼看上一看。
这机会真真是难得啊,这都走了几个朝代了,不管身份怎么样,阿玉居然愣是没和官场有过什么直接的接触,也是,谁让他总是一不小心就把武侠文玩成种田文了呢,这样一来,自然是没法子和官场有什么接触了,又不是官场小说对吧。
而这难得的一次机会,你说他能放过了?哪怕不是为了工作,那什么近距离观察古代名人什么的,就是为了吸取点官场经验,多知道点官场运转的规律,他也得来啊。如今他可不再仅仅是武侠穿越人员了,历史名人什么的,这世上还有比官场更多的地方嘛?所以啊,哪怕是捧臭脚呢,这一次也要坚持住,给自己好好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