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惜福,总奢望不该有的福分,您又何必为这样的逆臣贼子伤心?如今要紧的是,赶紧给包拯传下旨意,赶紧的将这事儿处理妥当才是天下之福。否则万一走漏了一丝半点的消息,这……襄阳王能将这事儿瞒下二十多年,只怕这朝中也少不得他的朋党,若是寻机发难,必有天下大乱之忧。”
这是第二次了,皇帝眉头皱了起来,第二次有人提醒他这朝堂上,这围殴在他身边的人当中,有这逆臣贼党,俗话说,众口铄金,即使没这样的事儿,一个皇帝让人劝说多了,也容易起疑心,更别说还说的这么有理有据了,宋仁宗这次怎么也不能当没听到,心下难得起了一次狠心,要好好的清查一下自己这皇城内外。
一向宽厚仁慈的皇帝要查身边人?这么一来,这后头的改变……宋仁宗一生3子15女,为什么只有4个女儿长大,其他的全是早亡?特别是皇长子,为什么出生就死?你说遗传基因?他爹也差点没儿子?孩子身体弱?别人也就罢了,人第二个小子可是活到了5岁的。更诡异的是,后实记载这老二赵昕居然葬在亲妈苗贵妃娘家的地盘上,你说这里头没有猫腻?
看看这不成比例的男女性别,想想一出生就死的比例,这里有多少是后宫阴私?又有多少是宗室手脚?别以为不可能啊,前头也说了,他爹当时差点没儿子,可是接了宗室子弟进宫教养的,有一就有二,你怎么知道那些人死心了?怎么知道他们没在宫里留下人手?
就是皇帝自己能安全长大,那也是托了刘太后强势的福,等到了他的子女?亲妈没本事(有本事也不会被刘太后压下去了对吧。)养母的人手又年老淘汰(知道了亲妈养母对上,他即使为了孝道还能待见这刘太后的人?)他自己又端着仁慈的面孔,这哪里还镇得住?
如今有了这么一出,哪怕只是清理出去一半呢,好歹他以后的子女那生存的希望也多了一半不是?说不得这一辈子,在这里,宋仁宗总算是不用为无子送终犯愁了。这历史改的,不知不觉,呵呵,依然是阿玉背锅躺枪的份。
扯远了,不说这宋仁宗一心清理宫城的事儿,只说这里,他听了王丞相的劝,直接祭出了超级大杀器尚方宝剑,快马直送到包拯这里。那边襄阳王终于也感觉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