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年),才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 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作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的《千金方》也是在永徽三年(652年)才成书。
你说那前头也有本草?本草和本草也是不一样的,就那《神农本草经》来说,那里头药材才几样?365种,亲,《本草纲目》里头可是有1892种,你说这差距有多少?反正吧,这么一算……阿玉这若是去当个太医什么的,妥妥比宫里那些更本事,若是机缘凑巧,混个神医什么的,那半点搁楞都没有啊。
有了这么一个对比,再来说阿玉的吐槽,那真是绝对的俯视有没有?那就不是一个等级,一个江湖中都能称之为金仙医圣的神医,对上这些早古派太医……你这鄙视的亏不亏心?那些太医要是知道了,吐血都不足以表示他们的悲愤啊。
“说起来……阿玉,你这啥时候学的医?”
嗯?这是个问题,在这个世界里,他的人设好像和医没啥关系吧。那他这……这是自己露马脚了?哎呦,这嘴巴闯祸还真是随时随地啊。好在阿玉这情况遇上的次数多了,相对的也算是有经验,这不是,眼睛那么一翻,没好气的说到:
“我书看的多不行啊?说实话,真要有心,其实多知道些药草知识并不难,就是《诗经》里头细找,也能翻出百八十种来,不然那些儒家的人也不至于神兜兜的,总觉得自己能看得懂药方了。只是吧,我当初……唉,这么说吧,我曾觉得,不为良相,就为良医,也是个不错的出路,所以多用心了些。”
嗯,这话……这是抢了人范冲淹的名句?好吧,李承乾他们不知道范冲淹,只是从阿玉这语气里透露出来的那种隐晦的含义……够他们神展开了。
这阿玉家的情况他们是知道的,作为一个中等人家的旁支,又是没了爹妈近亲的,感觉出仕希望渺茫,想着给自己多寻点出路,这个好像确实合情合理。因为没人教导,所以自己多用心学点东西什么的,也符合阿玉见识广博,学问精深的人设。这么一算……阿玉懂得多,好像也挺正常的啊。那既然这样,他们这戳人家心窝子的事儿,多问是不是有点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