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帝驾崩,年幼的明英宗继位。文官集团欺负明英宗年幼不能理政,便勾结辅政太监,废止了大明帝国的船队,肢解了当时海洋上最大的海军舰队,肢解了帝国海上霸权,终结了大明帝国官方所控制的全球海上贸易,终结了帝国所主导的海上丝绸之路。
至此之后,郑和耗费一生的心血所开创的海权时代开始再次旁落于□□海商之手。国内的文官集团,负责提供政治庇护,国内的文官集团,负责进行出口,国外的□□海商,负责进行把中国的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这个以资本为纽带,缔结起来的复合利益集团,联手控制了当时的海上贸易。
在明宪宗时期,有人建议重新下西洋控制贸易赚钱,重新振兴三宝船队这个巨型国企。文官集团为了防止国有企业抢他们的走私生意,刘大夏还藏匿了宝船设计建造的图纸,航海地图,航海技术,以及一系列相关档案。
这些被匿藏的造船、军事、航海技术档案,都去了哪里呢?答案是,被文官集团输出给了□□。因为□□是他们的运输队,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先是毁掉了帝国的海洋霸权,接着再把核心技术,打着民间学术交流的名义,都输出给了□□。这便是西方大航海时代,迷一般的突然崛起,造船、航海、军事技术出现跨越式革命的根源。
文官集团的思路是,勾结□□,与国内资本家一起,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走私为贸易形式,共同反对国企垄断和对抗朝廷对走私的打击,对民营商业活动的抑制。这也是明王朝中期开始直至清末沿海走私屡禁不鲜的最主要原因。
第139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36
说起这一次项目划分, 就是没有蛋糕做大的原因,也一样十分的繁琐,不说别的, 单是隔了这么些年, 寻找那些关键人物的后人, 就是个不小的事儿。特别像是那个刘大夏, 干了那么一件万历皇帝都掀桌的事儿,他们能直接上门抓人审案?好歹老头当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这样的人,你真能一竿子就全掀翻了?
怎么可能,好歹也是深受明孝宗宠遇, 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的名臣, 人家为大明也奉献了青春。总不能就因为如今都没弄清楚为啥要偷的海图, 就把人干的好事儿全抹了,凶神恶煞的上门吧。人家可是被明武宗赠予太子太保衔归乡的;去世时时年八十一岁, 是当地有名的长寿长者;还被追赠太保, 谥号“忠宣”。这样的人不是证据确足,不是罪大恶极, 那真心不能随便动。
以此类推,这当年涉及到的, 和这些东西相关的一干人等,因为时间跨度,因为各种政治原因, 九成都需要暗地里进行细访。若是遇上这些年家族变故大的,比如还是那个刘大夏,被刘瑾这样抄过家的,那麻烦就更多了。这抄家是谁下的手?这抄家时候的各种书籍字画被谁收走了?那图纸在这之前是否已经转手?这些全是需要细细走访,慢慢磨的问题。
你说,这么多的问题,若是阿玉一个人,这该怎么查?又要查到什么时候去?再一个,张诚说是刘大夏拿走了海图,这就真的是人家拿走的了?嘿,这还真是不好说!就文官和太监之间那点龌龊,老实说就阿玉长久以来的认知,能信一半都是好的。有近半的可能是:他们自己找不到了,又不想粘上什么责任,然后寻了最后接触的人中相对没什么后患的来顶缸。
就像是刘大夏,人抄家都有过一回了,家里曾有过什么都没法子查清楚了,这不是最好的顶缸人选是谁?所以啊,阿玉觉得,靠着他们提供消息,到这些官N代那里去寻,真心不靠谱。有这个功夫还不如从别的地方想招呢。
反过来撸一遍,你就会发现,从现有的最先进的船只的来源去寻,或许反而更快。在最接近海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有整个大明最嚣张的海盗,有最壕奢的海商,有搏击海浪最勇敢的船员,还有那隐藏在一个个大户门下正延续着宝船工艺的船匠,所以他的关注点依然在东南。
他相信有了这些人,哪怕是那郑和留下的再没有了踪迹,也一样能靠着这些人重新拼凑出一些,最起码那什么马六甲,东瀛等的海图,目前近海驾驶的船只等,总不会落了空。若是有当地锦衣卫配合,那……就锦衣卫往人家里塞暗探的本事,指不定消息一过去,就能有点眉目送过来呢。这速度能快多少?
“阿玉,你不去?这一趟的外差油水可不小,上次去的那个,才一个多月,就带回来了千把两银子,你如今可是百户,去了,只怕三五千都是有的。”
锦衣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