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有刻意传授的意思,只是随意的,全看自己悟性的给予那么一点子机会。可不管人家是为了什么,只要是给予了学习的机会,给予他们这个阶级近乎恩遇一般的契机,他就该懂怎么珍惜和感恩。
所以,二当家,哦,也不能一直喊人家二当家,人都有名字的对吧,陶二,这就是他的名字,而这个姓氏也是阿玉为什么在收拢这些人之后还继续不动声色的笼络的缘故之一。
陶姓,中华姓氏之一,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距今已有4300多年历史,先秦时以平原陶姓为著,汉开封侯陶舍,辅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其子陶青也袭爵拜相。至汉末,青公后裔举族南徙丹阳,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泱泱中华,天下陶姓,溯源于陶唐氏。这么一算,你说,这陶二该不该笼络?指不定什么时候,这人就用上了呢。名士什么的,和东吴上层人士结交的机会那是相当的多的,帮着人家寻到族亲多好的往来借口啊。
哪怕这人的根底阿玉算错了,陶二和人家搭不上,或者这姓氏纯粹是自己取的,(比如秦汉之初,某些祖宗很不小心的当了个小官什么的,因为没有姓氏被人取笑,所以跟风给自己选一个姓氏什么的,这个也相当常见。)可按照以前自己取姓氏的规则,陶这么有代表性的姓氏,也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他们家烧纸陶器绝对是属于拿手活计,甚至有可能是家传技能。你说,作为一个人手不足,很多相关产业凑不齐,导致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的家主,面对这样一个技术人才能轻易放过了?
在阿玉面前,这陶二那就是个粉嫩的江湖新手,连句话都不用说,不过是一个自然,就让人感激感动,外带崇拜的什么都往外说了。甚至还自觉自愿的帮着询人问他不知道的,不断地补充阿玉这里的消息空缺。如此一来,等着东面最远放哨的送来消息,说是隐隐的看到了人的时候,这边阿玉也已经彻底成了周围直径四个县城范围内的超级百晓生。
更甚者,因为阿玉的政治敏锐度加成,在一连串的人际关系理顺了之后,他已经连着自家这蚊香的消息怎么传的,为啥这几个人家出头,也做到了心里有数。到了这一步,你说,就是人来了又怎么样?阿玉已经连怎么反攻都已经准备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