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的人家,还银子很难,这是把基调钉上了,如此一来,那些没还钱的,也能有理由说这是家中实在开销太大,他们又不怎么懂得经营,这才一拖再拖,不是他们不对皇帝忠心,不是不想还。或者是不能全部一下子还上,也算是给其他人圆了一下场面,不至于大家太难看罢了。
老尚书是官场的老狐狸,他这是用几句话,平白的得了所有人的感激,别以为皇宫内院说话,外头就没人知道,这又不是什么军情大事儿,也不是在避开人的地方说的,这些人里头,自然会有往外头卖消息的人在,只要这些人往外头一说,一传,他人情那是赚的大大的,多好。还平息了其他人对于户部的怨气,如此他的官才能做得安稳自在。最重要的是,也给外头传了一点信息,那就是请好大都还上一些,让他也好和皇帝说话。只要他们领悟了自己的意思,大家都撑撑场面,那么欠钱的人能混过去这一遭不说,他这户部银子也能再增加一些,这才是皆大欢喜呢。
你要说皇帝对于贾家还银子的动机一点都不清楚,那也不可能,他能掌控朝堂这么些年,怎么可能对于这些官员们的心思一点不知道,可是人家毕竟是当了一次出头鸟,毕竟真的是举家还债了,就这一点,就值得他回馈一二了。树立一个典型不容易啊!还是一个心甘情愿给皇帝当靶子的典型,他就是在明白他们这是用银子来换孩子的前程,换一个阖家安生,他也必须把这个靶子立起来。好让其他人明白,只要你们老实,听话,知道给国库解决困难,知道还钱,皇帝还是爱你们的,会给你们好处的。
说来这皇帝他也憋屈,明明他才是债主,可偏偏为了脸面问题,不能当那讨债的黄世仁,这真是太憋屈了,冤大头这角色,真心不好干。可你说要是不外借?怎么可能!说起来这借钱的里头有大半还真是有困难的人多些,像是那些刚来京城的小官,寒门出身的新进士什么的,想要在京城立足,不借钱怎么买房子,怎么度过刚开始的那几年?要是新进士什么的,在京城饿死,住破庙,那才是有伤朝廷的体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