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再一次获得重用,重新爬上来,而不至于稀里糊涂的死去,所以想要展现自己的价值,不管是哪一种,都不知不觉,或者是有意识的开始向着这些原本还算是直爽,没有心机,相对单纯的满人女子后妃们灌输明代宫中内斗的那一套。
这样的灌输,这样的引导,只要有一个人从中获得了好处,得到了想要的效果,那么不用怎么宣传,这斗争就会被流传开来,甚至愈演愈烈,若是在加上这些满人相对火爆的脾气,这清朝后宫的惨烈程度或者还会超过明朝。
根据野史,或者一些小说的分析,顺治朝后宫会成为那样的纷乱,倒是有不少的原因可以往这个上头寻找理由。
乌雅氏自认不是什么宫斗的好手,也不觉得因为看了些小说电视,就一定能和这些常年在宫中生存的人斗一个旗鼓相当,所以在搬到正殿,开始正式做起了德嫔的功夫,就立马找人给家里传了消息过去,要他们帮着找那些人,那些明代宫中存活下来的人,她迫切的需要她们的帮助。
至于身边的宫女?两个大宫女已经是家族安排来的亲近世家的人了,至于其他的,只要能细细的分辨,知道她们到底是谁的眼线就好,即使不是自己的人,也不用急着丢出去。免得反而让人知道了她的深浅。
乌雅氏很谨慎,每一步都尽量的小心再小心,因为她很清楚,这康熙有太强的控制欲,她生怕自己的动作让康熙看做是整个包衣世家的一种整体策略,从而引起别的什么麻烦。
乌雅氏家中也同样是谨慎人,一直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才送过来了一个人,一个四十岁,原本在綄衣局的一个老嬷嬷。从明面上来看,这不过是一个不受人重视,没人要,年纪大,又不爱说话的一个老嬷嬷,是宫里那些看人下菜的太监管事们敷衍德嫔,欺负她出身不好,这才分来这么一个不当用的人,不但堵住了所有人的嘴,还隐含着让人看笑话的意思。
只有乌雅氏自己知道,在这嬷嬷过来的前一天,就有宫人送来了家族的条子,上头很明显的写清楚了这老嬷嬷的身份,身世,这许嬷嬷,四十岁,是原本大明遗留老宫女的亲侄女,因为父母双亡,没有了亲人,唯一的姑姑,还在宫中做事,所以后来被那老宫女想法子补进了宫里,在杂役处做了十来年的活计,在顺治年间,还曾在贞妃董鄂氏的宫中当过一阵子二等宫女,绝对是宫中的老资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