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天公作美,诸事皆宜。
辰时末。
一百九十九抬聘礼,源源不断地从太子府抬出,抬进将军府。
围观百姓惊叹:“这得有多少抬嫁妆啊?简直数不过来。”
“我也是,数着数着就数混了。”
“不用数,太子的规制是一百二十抬,这是公中出。
人家太子府肯定还要出一部分,加起来,没有一百八十抬,也有一百六十抬……”
看着堆满前院的聘礼,李怀霖和徐云歌惊了一跳后,忙命人清理造册。
赵景昊早有准备,手一挥,一队干练的宫女进府帮忙。
忙而不乱,一个多时辰后清理完毕。
李沐恩则被徐嬷嬷叫到前院。
看着推成小山的聘礼,李沐恩惊讶地看向一脸笑意的赵景昊。
“师兄,我们不是说好,差不多就行了吗?你怎么带了这么多聘礼,整这么大阵仗?”
“不多,不能委屈了你!”
另一边,李沐恩的召回指令,也通过特殊渠道,传到了全国各地的宜恩药铺。
伙计们无不欢呼雀跃:“太好了,小姐要成亲了,召我们回京参加婚礼!”
“是啊,离开京城这么久,终于又能见到小姐了!”
大家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远的,处理好相关事务,便欢天喜地的起程回京。
近的,掰着指头计算日子,准备踩着点回京城。
一切皆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四月十二,李沐恩等人结来制作药丸,开始备嫁。
“娘亲,我现在给师兄做里衣,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手脚快的熟手,两三天就能做一套。
我们边做边学,娘会帮你!”
“多谢娘亲!”
母女俩动作麻利地摆开了架式。
徐云歌边做示范,边讲解。
“做衣裳,功夫在尺寸和裁剪上,你好好看着!
先这样……,然后再这样……
注意,衣袖这里要处理好。”
李沐恩从裁剪开始学,先用纸张练手,熟练掌握裁剪的方法后,缝的事就简单多了。
十二天后,两套里衣顺利赶了出来。
李沐恩摸着自己亲手缝的里衣:“多谢娘亲!
没有您的帮忙,我一个完全不懂的人,是不可能这么快做得出来的。”
徐云歌宠溺地抚摸着李沐恩的脸颊。
“说什么谢?你是娘的女儿,太子是娘的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娘帮着点都是应该的。
恩儿,这段时日辛苦你了!”
“娘亲,我还好,不累!”
这晚,一家齐聚。
徐云歌让徐嬷嬷,抱出两个早就准备好的匣子。
“恩儿,这个匣子里装的是房契和地契,这个匣子里装的是六万两银票。
银子不多,你收好傍身!”
李沐恩忙摆手婉拒。
“爹爹、娘亲、哥哥嫂嫂们,我有银子,你们不用给我那么多银子。”
徐云歌笑了:“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收下吧,这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心意。
女儿出嫁,娘家都会给些银子压箱底,这是匀俗。”
李沐恩还想拒绝:“压箱底,也不用给这么多吧?”
李沐阳和李沐秋笑道:“妹妹,这比起你给我们的,已经很少了。
你不收,我们心里过意不去!”
“行行行,我收!多谢爹爹娘亲,多谢哥哥嫂嫂们!”
四月二十五。
赵景昊带着宫中仪仗,一路热热闹闹的把李沐恩接进了宫。
随行的,除了李徐两家女眷,还有李沐恩的一众手下。
除此外,就是见头不见尾的嫁妆,抬出府后,直接去了太子府。
“我的娘欸,我这次算是数清楚了,共计二百八十抬。”
“那么多?”
“那是!聘礼加上嫁妆,肯定多了。前几天,新娘子的外祖家,添妆都添了二十抬!”
“听闻,将军府婉拒了小姐们的添妆。”
“为何?”
“还不是那鞑国贼子闹的!”
“也是,因此连婚礼都办得与众不同。”
新颖的成亲方式,把不少京城百姓看直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