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 第 19 章 全面建设“榆安”...

第 19 章 全面建设“榆安”...

及待地运回到工坊里。

这样的铁矿石还不能直接放入炉子里熔炼,需要先凿碎成细小的颗粒状的铁砂。

铁在大自然中不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主要有两种形式:赤铁矿和磁铁矿。而炼铁的根本原理,就是把铁从铁的氧化物和其它杂质中提取出来。

此外,在炼铁时还需要添加一种辅料作为助熔计,灰石,即碳酸钙。在高温下,灰石会分解为石灰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能与铁矿石中的碳、硅、磷等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炉渣剥落出来。此时,熔炉内产生的最主要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在高温下分别被一氧化碳和碳还原为铁。

工坊里有现成的灰石,工坊建成时附带的,省去了再去收集的麻烦。

谢乔将铁矿石从【背包】格子里取出来,倒在工坊的熔炉旁边,提炼铁的工作交给两位李师傅。作为十几年的铁匠,他们拥有丰富的打铁经验。

谢乔静静地站在旁边观摩,对古法工艺感到好奇。

炼铁之前,李固师傅先将木头锯成小段,放入封闭的碳炉中焚烧,烧尽挥发物,提纯出木炭。要保持熔炼内持续不断的高温,木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而另一边的李钜师傅则拿着大铁锤不断地敲打着铁矿石,将之凿成细小的颗粒。

待木炭和铁砂准备得差不多了之后,李固先往熔炉里倾倒铁砂,倒入合适的量后,再往里面填充木炭,直至全部填满,并封住,以免太多冷空气进入,使炉内温度上不去。

封好后,李钜师傅拉到熔炉的鼓风器手杆,空气流动下,炉中的木炭开始持续不断释放出热量。等炉内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炉内的铁矿石就开始发生化学反应了,而这个过程往往长达几个小时,而鼓风一刻也不能停。

工坊熔炉配备的鼓风器,是以皮囊制成,古代铁

匠的熔炉基本都大同小异。一座炉子都配好几个鼓风器()?(),

排成一排?()??$?$??()?(),

叫做“排囊”。

人力推动拍囊()?(),

叫“人排”()?(),

而如果用水力推动,就叫“水排”。

早在东汉之初的杜诗就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驱动鼓风,持续不断,无需人力。但谢乔一级工坊里的这座熔炉,显然还没有这么机械化。

考虑到时间长,两个师傅的人力显然不够,谢乔再叫来了几个人轮流拉动人排的木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封闭的熔炉内发生的情况看不到,谢乔稍感得无聊,于是利用[寿命]推快了时间进度。

在她的时间尺度上,她看到李固师傅鬼畜地拉动人排,然后再不断地换人。三分钟后,谢乔关掉了六十四倍速。

此时,铁矿石中熔点较低的金属和杂质已经以熔融状态流到了炉底的出口。熔炉内的情况虽然看不到,但谢乔可以想象,熔点较高的铁被高温软化,形成块状,不会流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杂质和铁的分离。

李固师傅估算好了时间之后,打开熔炉,用火夹子从熔炉里取出了一整块形状不规则的粗铁。粗铁外层还覆盖着一层不能熔化的矿渣和碳灰,透过碳灰,隐隐可见内部白热的海绵状热铁块,俗称海绵铁。

海绵铁是软的,可以根据需求切分成不同的块。

为了让匈奴人更快更好地采掘铁矿石,谢乔让两个李师傅先打造一些铁镐,从运过来的铁矿石轮廓大小判断,他们现在大概还是拿的兵器凿的。

铁镐是采矿的必备工具,等马鞍山下的铁矿石采掘完成后,铁镐能回收回来,以后挖矿也可以反复用。

这一大块海绵铁,李固师傅根据经验,将它较为均匀地切成了五块,铁的总量大概能打造五把铁镐。

切分完成后,他先将剩余四块放回熔炉中,使其保持温度,不至于冷却凝固下趁热打铁,打铁需要在其软化时锻打。

此时的锻台上只剩一块海绵铁了,李钜师傅用火夹子夹稳,李固抡起铁锤,猛力地砸下来。

现在的海绵铁还只是粗铁,内部还有杂质,所以他先一下一下,将铁块锤成片,随后对折,再打,再对折,反复地做,这个过程中就像揉面团一样,使铁块的里里外外都暴露在空气中,而内部的杂质会在一次次的捶打中剥落,最后就能得到较为纯净的铁了。

看完锻铁的全过程,谢乔不得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现代社会的科技爆炸,离不开漫长时间的经验和积累。

随后的几天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