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乔共计种下了三十株土豆,挖出来每株藤上都长出了三到四个大土豆,累计收获一百斤左右。收割完后,谢乔又马不停蹄地继续下种,预计过年前还能再收获两茬。
翌日,匈奴人送来了最后一批铁矿石,马鞍山脚下的铁矿已经被彻底挖空了。
谢乔自然信守承诺,准备好了百余袋面粉和三十袋大米作为报酬。铁矿石太多,工坊里堆不下,她甚至都堆到了粮仓里。这些铁矿石够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李师傅目前锻造出来的铁器总量的百分之一都没用到。
果然还是人多力量大,这么一座铁矿,两千匈奴人用二十天不到的时间就掘空了。既掘空了铁矿,又在短时间内采集到了足量的材料,如此大的劳动量,如果是让谢乔带着她的人马去干,那得忙到猴年马月去。
匈奴人准备回漠北了,谢乔甚至都有点舍不得。
她觉得自己多少沾上了一点万恶资本家的贪婪嘴脸,这不能怪她,毕竟如此廉价的劳动力可遇不可求。
谢乔看向此时下马正兴高采烈查看各袋粮草的极支辽和勒节,说,“)_[(.)]???%?%??()?()”
“一言为定!()?()”
极支辽心情激动,毫不犹豫地应下来。
他现在的心情像在天上飞,舒愉到了极致,这种付出努力并且得到回报的感受,胜过所有的一切。
算他看走眼了,这汉人跟其他汉人不一样,同他们勺夏人一样淳朴善良讲道义。
勒节在清点粮草,往马背上搬的时候,突然发现额外多出来小半袋东西,从外面摸是一块块的硬疙瘩。
他纳闷地揭开一看,是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是什么?()?()”
勒节举起一大个问。
谢乔微笑,“忘了跟你们说了,这是土豆,我刚种出来的,特意给你们尝尝,煮熟了剥皮就能吃。()?()”
她没那么好心,只是在尝试笼络匈奴人,如果能从胃开始笼络,那自然再好不过。匈奴各部族常年游牧在漠北的草原上,时不时南下抢夺粮草,短期内,谢乔如果想让丝路通畅,商通西域,笼络远比野蛮征服更行之有效。
但笼络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讨好,武力也要同步发展,恩威并重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目送匈奴人大军装载上粮草,开拔远去,谢乔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匈奴的围城危机就这样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城内百姓没有遭受战乱之祸,且城池建设稳步上了一个台阶,同时还收获大量的铁矿,为农业和部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匈奴人那边貌似也不亏,他们付出劳动力,然后成功拿到了过冬的粮草,同样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甚至可能还在这二十多天劳动中锻炼了强健的体魄。
至少谢乔看勒节就发现他从最开始的瘦弱样蜕变成了现在的精气神十足。
这是双赢。
只是她削微赢得多一
点罢了。
利用【背包】格子,
谢乔将最后一批铁矿石装回粮仓存放起来。
她整正准备往家走时,
雅丹上突然响起了尖锐且急促的哨声。
这是紧急军情的信号。
谢乔顿觉不妙,
赶忙爬上去看,
她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猜测是不是匈奴人去而复返改主意了。粮草足备后,开始想着报复他们了。真要如此她也不怕,榆安如今城墙高大,箭楼内弩箭充沛,弓手已经训练出来有了一定战斗力,真要攻城那就拼个鱼死网破!
而且大概是她赢。
站上雅丹顶部,谢乔抬眼看去:只见正北方向,一支大约四十人规模的骑兵从匈奴大军的阵列中分出来,而后疾速冲到榆安城下。
勒节骑在马背上,抬手示意,十名匈奴士兵立即下马。
他望着谢乔大声喊:“姑娘,大恩不言谢,然我等身无长物,首领命我聊赠马匹二十,请笑纳。”
随后,勒节抱拳致礼,再勒马飞驰而去,身后无马的匈奴士兵骑上同伴的马鞍追随而去,马留在了城下。
谢乔沿着雅丹爬下来,走近一看,这二十匹马儿,可能比不上西域的大宛马,但无论从体型还是品质,绝对好过她从马匪那里夺来的!
谢乔忍不住冲勒节远去的方向挥了挥手。
害,走就走呗,还留下点礼物什么的,真是太客气了。
随着最后一个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