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一堆跑山鸡和跑山猪同框的画面,料想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牧场东南方向的出口上,谢乔修筑了一堵二级的城墙,她专门派遣了一支[西凉弓手]驻扎在牧场里。军队的执行力强,不容易出什么乱子,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燃放狼烟预警。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防备来自山上的肉食动物,以及小概率可能会出现了生活在高山上的羌人;修补损毁的篱笆、护栏;每天去窝棚里翻翻刚下的蛋,种蛋就放回去,孵化出更多的幼禽,而没有受精的普通蛋就收集着。
每隔十天,谢乔专门安排的差役会骑马过来收普通的鸡蛋,用来给官学的孩子补充营养,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发育需要营养。而多的鸡蛋则投放到食肆里,或者补助到家庭较困难的百姓。
至于鸭蛋和鹅蛋,谢乔则直接教给他们制作咸蛋和松花蛋的方法和步骤,她在老家的时候刚好跟奶奶学过松花蛋的古法制作。方法相当简单,只要准备盐、生石灰、茶叶和泥土等材料;在茶叶水中加入盐、生石灰等,充分搅匀,水遇到生石灰发热,再将洗净的
鸭蛋鹅蛋放入其中进行腌制;随后再在蛋上均匀地裹上一层由软泥包裹的茶叶、盐的糊状外壳,密封保存以腌制入味;最后再将其放在通风阴凉处退火一两个月就能食用了。松花蛋保存时间长,口感绝佳,是一道非常不错的风味小吃,谢乔丝毫不怀疑它会风靡百姓的餐桌上。这算是谢乔在继土豆、饺子之后,提前带给这个世界的第三道美食。
……
穿过阳关,脚踏在大汉的疆土上,几乎一年时间,周仲还感觉跟做梦似的。
阳关是连接西域和大汉之间的关隘,可那阳关都尉不是什么好东西,上次他们商队出关之际,便被硬生生讨了不少好处。料想这趟回关,必然还会被盘剥一翻。是以,入关前,周仲精心准备了一番,箱子里、包囊里、乃至骆驼的驼峰都有夹层,珍贵的玩意都藏在夹层里。毕竟这些收益都是他们商队拿命换的,白白送到这些贪官污吏手上,太闹心了。
可全然出乎他意料的,入关后,守关兵卒居然直接就放行了,没有过多的检查,也没有暗示留下好处。
他们十分顺利地通过了阳关。
周仲猜测,大概是阳关都尉被替换掉了,换了个正直的清官。
身后阳关远去,周仲大舒一口气,彻底放下了悬在心头最重的那块石头,由衷地感觉自己呼吸到的空气都格外清爽。
这趟太划算了!
还是西域行商好啊,这一趟虽然路途遥远,但却赚到了他可能在长安城十年都赚不到的利润。更何况现在在长安开商铺几乎没有利润了。他愈发感觉到可能去年自己做了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在返程途中,周仲想起去年的约定,领着商队进榆安城歇一夜。
与去年相比,这座池肉眼可见的热闹了许多。西域一行,一路上人烟稀少,说是西域三十六国,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国”
以沙中水草地为居,一国也就千人数千人而已,小的可能才几百。
一次性看到城中街道看到这么多人,周仲心情激动,他仿佛闻到了人味儿。
照例是入住官驿。
骆驼被官驿的伙计牵去喂草,孙少英热情把人招待进来。
“你们吃点什么?”
“能做汤饼吗?给我整一碗。”
周仲眼含希冀地问。
“有。”
孙少英应下来,示意了一眼旁边的卓兰,帮忙做好记录,因为他们人多,十好几个人呢。
卓兰在官学念书的同时,还在官驿打着杂工,孙少英会发给她工钱,她立志要攒下钱来。
听到这声“有”,周仲一下就放心了。
他就馋这个。出关这近一年时间,路上只能啃干粮,西域人的吃食跟他们完全不同,短时间吃没问题,多吃几个月能把自己给吃土。
商队的其他成员也都陆续点了餐,周仲一听,居然有肉馅饼、熏腊肉、馒头、小过的,还有没听过的:烤土豆、烤番薯、饺子、肉包子。
没想到看起来简朴的官驿还有这么多吃食,他赶忙给自己再多加了一份熏腊肉和半斤酒。至于那些
没听过的,就算了吧,他指定是吃不惯的。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汤饼上桌,周仲抄起筷子,吹了两口气,往嘴里扒,一吸溜,面片儿滑进嘴里,烫舌头。他仓促咬了两口,面片爽滑地往喉咙里咽下去,就是这个味儿!
周仲往嘴里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