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端点完成空间转移?
之前将端点开到雒阳城的一间茅厕,茅坑的臭味作为气体无法穿越空间,但固体是能转移的,孙少英客店的行礼都能扔过端点,粮草也能扔过去。总结就是气体不能转移,固体可以,液体需要尝试。
想到这里,谢乔连忙叫人沿着河湾凿挖了一条沟渠,水通过渠沟,流向作为端点的灌木,而后竟然凭空消失了。
河水流去了大西凉!
谢乔激动地几乎要跳起来,她的燃眉之急瞬间迎刃而解。流入西凉的河水,不止可以让暴涨的人口暂时解决水源问题,如果她一直不从这里通
过,保持空间传送端点的开启状态,这条通道将永远存在。
颍水是淮河的支流之一,豫州境内是黄淮流域,大平原上极易发生内涝。在谢乔的原世界,这片地区曾因为暴雨导致大洪水,致使数百万人受灾。
如果能将豫州多余的水,引入干旱的大西凉,既能分摊豫州的内涝压力,又能弥补凉州的水源问题,双赢的局面。
谢乔还发现了一个神奇之处,那就是连接两地的端点通道是没有限制的,流向端点的水是直接消失掉的,而不是因为口子宽度有限而受阻堆积。也就是说流量不受限。
她脑海里已经渐渐有了思路,未来,等她拿下中原豫州之地,大概可以以此处的端点为中心,修建更多更合理的沟渠,引水防涝,造福两地百姓。
……
面对玉门关外乌央乌央的人海,黄意先是吃了一大惊,粗略一看,人数达数万,且似乎还在增多。
远远望去,这些人是从关外的那座烽燧台的墙面走出来的,头上黄巾抹额,应当就是正如火如荼造反的黄巾军。
出发前,主公便同他说过,之后时不时会有流民百姓迁来,西凉人少,正缺百姓,他能理解。
果不其然,主公离去的这几个月,陆陆续续有来自中原的流民从长城的墙面出现,人数从几人到百十人不等。他先将人安顿在据点,随后根据其能力意愿进行分配。龙勒、榆安及各营城不断被注入新鲜血液,各行各业兴起发展,军户增多,劳力充裕,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直到今日,一下冒出了何其夸张的数万人。要知道,他们实控的龙勒县、榆安城及各营城据点,总人数还不到一万人。
更让人觉得头大的是,这数万人并非手无寸铁的百姓,而是乱军。
不过这些乱军倒是军容狼狈,士气低迷,没什么战斗力。且关外是茫茫无际的戈壁滩,没有屏障和依托,一堵长城和雄关足以成为乱军无法逾越的天堑。关内还有训练有素的部曲和军户,点燃烽燧,还是请来北边匈奴勺夏部的增援。即使是对峙,也是完全不虚的。
当下他要做的就是稳住局面。黄意远远观察这些乱军的形容,似乎对瞬间出现在这里还十分纳闷。他当即就有了主意,立刻吩咐手下人去办。
玉门关外,突然闯入完全陌生的环境的黄巾面面相觑,纷纷议论起来。
“这是什么地方?”
“此地黄沙烈烈,莫不是黄泉之下?”
“我们死了?”
“你别胡说……我看这周遭,像是西凉。”
“西凉……你是说凉州地界?天公将军为何会将我等送来此地?”
……
这时,一个眼尖的指着不远处城关牌匾上的大字喊道:“玉门关!这是玉门关!”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城关,望向城墙上的守军,慢慢确认了这个事实:那就是大贤良师施法,将他们从豫州送来了千里之外的凉州边地。
迷茫、疑惑、担忧蔓延到每个人的脸上,忧喜参半。喜的是,避开了朝
廷军的追击,不会被斩首了。而忧的是,关城上有官军,他们只能往后退,逃向这茫茫无际的戈壁滩,面临黄沙席卷和极端恶劣的气候。
若是退入沙地,数百里难寻到一口水,迎接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可面对城关上的官军,同样是死。纵然他们拼死一搏下决心攻城,可面临如此雄壮的城墙,无法建造器械,光是爬上去都何其费劲,更何况城墙上的守城官军不会任由你爬,一接近城关,等来的只有箭、滚石和热油。
正当关外黄巾陷入两难困境不知所措之际,远处的玉门关,关门突然开了一道口子,接着缓缓开启,一群人从关内出来。
见状,黄巾警戒地手中的斧钺刀叉,准备与之鱼死网破。
然而他们渐渐发现,这群人虽然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