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楚成阳北漂 > 第1章 选择北漂

第1章 选择北漂

报告文学:《北漂》——北京故事讲述黄河之子的历练征程

——题记

北漂

●楚成阳

●第一章 选择北漂

1989年冬。

因为家境贫寒,我放弃独木桥的升学之路,告别复读不再走升学就业这条改变农民子弟传统的命运之路,回归黄河故里,开始了我梦想中与众不同的泥土人生。

这年冬天,我报名参加了吉林省文学艺术函授大学学习,一年制学费36元。

我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路在脚下,不是传统的独木桥奔赴大学林,而是开放的具有个性特长的自学成才。

1990年春。

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黄河两岸,打工之路开辟了农村就业市场。黄河南岸山东省菏泽市西李庄村的社会青年,因北京一乡镇企业招工涌入了北漂打工潮。

这年,过完年的最后一个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六"遛百病"之后,我随同同村热血青年18人一起踏上了北上的长途大巴汽车……

面对现实生活,怀揣青春梦想,我开始了北漂的人生撰写,是为给自己寻求一个就业的平台,是为给家庭寻求一个致富而门路。我放弃了传统的升学就业,我离开了深爱的黄河,我远离了生我养我的故乡。

我们一行18人在北京市顺义县(今顺义区)高丽营乡(今高丽营镇)一家乡镇企业三毛纺织厂下车,我在这里开始了北漂生活,我为自己编织新未来,发誓要走出自己个性的特色人生。

北京三毛,乡镇企业,来自全国四个省八个县二十五个乡镇的社会青年和刚毕业的初高中生们为致富家园相聚在这个小小的乡镇企业。我被分在机织车间,一开始不让上手摇横机学习编织技术,而是在厂里干杂活,更换机器、打扫卫生等什么都干。三针机、六针机、九针机、十二针机的分量都不轻,尤其是三针机,三百多斤,两个人抬,我这位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体重100斤体力又单薄,咬紧牙关也是吃不消的,无奈,只好硬扛。此时,顿感出门在外打工的艰辛和酸楚。

一天下来,累的要死,任性的我暗暗发誓:既来之则安之,坚决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我被分在职工宿舍308室居住,每每下班之后,我都坚持写日记和文学创作。

我是一名函大学生,虽然放弃了传统的独木桥升学就业之路,但我不气馁不灰心,工作之余,坚持最初的信念,每天都要有文字记录……

在这个3000号职工的乡镇企业,我在做好本职工作外,所有的时间都用于读书写作之中。

在这里,结识了几位热爱文学有梦想和追求的热血青年。

张林(化名),男,20岁,来自陕西西安,高中毕业。由于家境贫寒虽然考上了大学,家里没有钱供应他上这所理想的大学,无奈中失落,失落中痛苦,只好放弃来到三毛打工。打工之余,他把自己的心声所思所想都变成了文字,用艺术完美自己缺憾的泥土人生。

金叶,女,21岁,来自河北邢台,初中毕业。爱读书爱书法,一手潇洒隽秀的毛笔字,把自己心中的牵挂和追求刻画地神乎其神,风格独特。

柳堡(化名),30岁,来自山东菏泽,初中毕业。喜爱绘画,由于家境贫寒,30岁仍为单身一族。工作之余,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绘画。人物感悟、物件赏读、情爱伴舞,所有的炽爱都在他的画笔之下……

你来自山区丘陵,我来自平原黄河,我们都是为了生活美好富裕和事业有成……

在三毛,我有了新的发现,一个落榜青年怎样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有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己办。

在这里,我收获了友谊拥得了新爱。

一个来自河北韭菜乡的农家姑娘向我发出了爱的信号,她从我的一封封函大来信手里关注我的行踪。

这是周六,我们车间过星期天。

我在宿舍里整理文稿,突然一个轻柔温雅的女声喊道:"楚老师,忙什么呢?"

"小张呀?快进来。"我有些不自在地说。

"我不进去了。老师,您有时间吗?咱们出去聊聊……"小张说。

"好吧!我把这篇文稿写完,还有最后几个字。"

我和这位姑娘结伴走出三毛厂大门直奔厂门路东的鱼塘而去。

路上,小张挽着我的右臂,脸上浮现欣喜愉快的神韵。

从谈话中得知,小张之所以约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