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漓见路先生正在批改学生的功课,便静静地继续打量了一圈这个书房。书架本来是放置书籍的,但是路先生的书架却只有寥寥几十本书,更多的是放置的一些笔墨纸砚。能在书架上放置的应该都是比较名贵的,估计是一些赏赐或者长者赠送。
不过,有一支笔是单独放在了一个托架上,朱红的笔身似是玉制,一如那袭火红的身影般张扬。
云漓轻轻走到书架旁看着这支笔,细碎的动静让路先生回过头来,他轻笑一声,道:“小友可是觉得这支笔有什么特殊之处?”
云漓并未回头,只是问道:“不知兄长这书架的书为何如此之少?”
路先生没想到云漓会问这个,但是又好像回答过很多次,他笑了笑,答道:“旁边是老夫设置的读书室,我书架上所有适合孩子们读的书都放在那里了。”
云漓没想到路先生会有图书馆的想法,想必里面应该会有很多文人雅士捐赠的书籍了。她转身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看向路先生,道:“不知兄长建立这敬慈院的初衷是否变过呢?”
路先生挑了挑眉,有些惊讶云漓话题的突然转折,但还是耐心回答:“不曾。老夫年少时考取功名便是为了实现儿时的理想,后来即便没能保住青山书院,但还是建立敬慈院来教导那些孩子。所以老夫接受众多善长仁翁的捐助修缮了敬慈院以便能收留更多的老弱,能更好地践行自己的理想。”
“那,兄长觉得理想实现了吗?”
“自然是任重道远。”
“所以兄长的理想里只有读书这件事吗?”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可是读书并不一定能解决温饱。”
“……”
“就算兄长能将附近的孩子都收进来教导,其他地方的孩子呢?其他的人呢?夫子都提倡‘有教无类’,兄长的眼里却只有这么一个小地方,这么一小群人吗?难道不会读书的人便不用被教导吗?难道胸无点墨之人便不配接受教导吗?”
路先生被云漓的话震惊地久久不言,他的思绪此时很是混乱,他从小坚持的信念在云漓的话中如此不堪一击,他甚至完全没有想过读书以外的事情,他竟然还觉得自己在一步步向着夫子迈步而去?是啊,就算自己可以教导身边的孩子读书,但总是有更多的孩子没人教导。而还在读书的孩子又无法对自己的家庭带来收入,甚至还可能因为需要用大量时间读书而无法帮家里干活,他们的亲人还是一样卑微地生活着。如果不能使万万千千的孩子都能够有能力读上书,那自己只会离夫子越来越远!
就在云漓已经自顾自掏出一瓶果汁喝了一多半的时候,路先生终于在自己纷乱的思绪中挣扎了出来。他激动地站起身来到云漓面前,郑重地长揖一礼,道:“请小友解惑,老夫铭感五内!”
云漓连忙起身,扶起路先生,道:“兄长言重啦!快坐,快坐!”
待路先生坐好,云漓便开始侃侃而谈。
“其实要想将‘教化万民’这个目标实现呢,首先,得有‘教材’。所谓‘教材’呢,就是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编纂一些书本啦、图册啦之类的能够让识字或者不识字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理解,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对,简单说就是将你要教这类人的所有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到困难编纂出对应等级的书本,就像学堂里教小孩子肯定是先读《三字经》和《千字文》之类的,然后再慢慢学比较复杂的书本。但是我说的呢,是教某一类人。也就是不只是想要读书识字的人,而是还有其他想学习别的知识的人。”
“比如算术吗?”
“对。你看,想要做个账房先生或者单纯就是想要管理自家的账目,就可以买咱们编纂的算术教材,有能力的可以自学,自学不了就来咱们开设的课堂里学,按教材等级逐步深入,想学到什么程度就学到什么程度。再比如,这个人想要提高自己的厨艺或者想要找个在酒楼厨房做事的活计,那他就可以买烹饪教材,自学还是来学堂都是一样的。最主要的就是,编纂各类教材,招聘各类先生,开设各类课程。”
“这……可是很多手艺都是不外传的……”
“咱是按照教材教学,又不是让他教自己的东西。当然他要是大公无私将自己秘技传授出去,咱还可以给个表彰什么的呢,这可能称得上大师了。”
“可是单就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编纂各类教材就是个无底洞了,更别提聘请老师、开设学堂……”
“嗨,兄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