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夏躺在床上休息,不知不觉得睡着了,原主的身体还真是娇弱。
一觉醒来,许夏起床伸了伸懒腰,一上午的疲惫顿时感觉消散了不少。
拿起桌边的手表,已经12点半了,许夏赶紧走到厨房打开煤炉子,看到最上方的煤块还没有开始燃烧,那就不用重新换了。
许夏向铝锅中倒了一碗水,放上竹篦子,开始热今天早上剩下的包子。
这沉甸甸的都是父爱啊。
又拿了窗边的扇子,对着煤炉子下方的通风口扇了扇,不一会儿小火苗就起来了。
好了,大功告成,才学了一次就能成功,我真是个小天才,哈哈哈哈哈。许夏得意得想着。
咳,这不是许母想着,中午闺女要热包子吃,怕孩子弄不好,临上班前特意重新换了煤块,中午打开通风口就能用。
不知道都是许母心意的许夏,还在美滋滋的享受着自己的成果。
吃完饭,许夏看着外面的大太阳,这会气温最高,还是等到两三点再去知青办吧。
这也不能坐着干等啊,没有手机电视太无聊了,许夏决定还是先收拾收拾要带下乡的衣物吧。
要不是说这个年代的人都热爱工作呢,实在是没有什么娱乐啊。
打开衣柜,看着这些浅色的衬衫连衣裙,许夏头疼极了。
这下乡是要干农活的啊,穿成这样,还没等下地呢,估计都脏了,好衣服还是别糟蹋了。
许夏将衣柜角落的深色半袖、裤子都拿出来,整理好放在行李袋里。这套绿军装肯定要带的,这是七十年代招牌啊。
白衬衣也带着。连衣裙,算了,还是拿两条吧,以备不时之需。
许夏将内衣袜子鞋这些个零零碎碎的挑选好,行李袋已经装了大半。
还有高中的书,她可是要参加高考的。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竞争多激烈啊,只能比别人早学,才有机会。
许夏将政治数学的书本拿出来,就这都有六本呢,太多了自己也拿不动,其他的以后再让父母寄过去,或者就在福安县找找吧。
许夏收拾完这些行李,歇了会儿,已经两点半了,先去知青办领补贴吧。
没想到在这里,还有意外收获。
到了知青办,现在人不多,前面大概排了十来个人。
许夏在后面排着队正无聊呢,就听见前面办事员喊道:“去哪下乡都是定好的,你是谁啊,想去哪就去哪啊。”
“补贴要是不想领,后面有的是人,别在这挡着。”
“领领领,我就是问问,没说不领,我现在就签字。”前面的小青年赶紧赔礼道。
看来想换个好的下乡地点确实不好办,许父这两天一直是早出晚归的,花费不少精力才找到人办成。
不过估计前面的也是个愣头青,大庭广众之下就敢要求换地点,给你换了,那后面的人都能闹疯了。
办事员发了一顿火,后面再办补贴证明的人,都老老实实的按流程走,也没人敢闹幺蛾子。
许夏排队等了半个小时就到自己了。
“姓名,住址。”办事员头也不抬的问。
都是一个流程,许夏在后面听了一会儿,知道该怎么做。“许夏,新街口机械厂家属院3排4栋203。”
办事员拿出属于新街口处的登记本,看到下乡地点,不由得看了看许夏。
嗯,看得出来是像个有关系的。瞧这白里透红的气色,崭新的的确良连衣裙,就不像是一般家庭能养出来的。
本省的和临省的下乡地点就那么几个,能分到的哪都是凭运气啊。
许夏哪里知道自己为了出来办事特意穿上的连衣裙,竟然成了别人眼中有关系的证明。
不过长得好看的人,穿什么都出彩。许母还是纺织厂的员工,那审美能力比一般人高,给许夏买的衣服是又合适又时髦。
“你是几号报的名?”办事员态度和蔼了不少,声音都轻了两个度。
许夏想了一下,“5月3号。”
办事员从一排架子上拿出对应日期的报名表,找出许夏的写上补贴内容,再递给许夏签字。
许夏看到内容没有任何问题便签上字,想到苗小娟杨一鸣就住在后面的大杂院里,肯定领好了补贴。
她试探性地向办事员问道:“同志,我能看看我两个同学的报名表吗,他们如果没领补贴,我喊喊他们早点来。”
许夏看见办事员皱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