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婶子看着两个女知青出了门,后面还跟着男知青一起回去,放心地关了大门。
小儿媳王翠红听见关门的声音,挺着大肚子出来了,“娘,新来的四个知青干啥来了,手里还提着东西。”
张婶子还能不知道小儿媳的意思,反正自己没有藏东西的习惯,早晚要分的。索性就把其他人都喊到堂屋来,直接分了吧。
一家人都知道张婶子做事还算公平,但谁要是闹腾就肯定没谁的。都老老实实地坐着等,就两个小孙子围在张婶子身边。
“奶奶,我好像闻见糕点的味道了。”大孙子石头趴在张婶子背上说。
张婶子把他拉下来,“狗鼻子,去上你娘那,别打扰我。”
两个儿媳都赶忙把儿子拉到自己怀里,拘着他。
张婶子先打开男知青拿的尼龙兜,东西没多少,但还挺沉的。她看了一眼递给大儿子,“老大,你看看这是不是烟酒。”
刘拥军接过来,“还是大前门的烟,酒是二锅头。”
张婶子赶紧拿过来,“这两样很贵?”
“大前门三毛五一包,我在县城没见过这酒,应该是京市特产,估计也要一块钱一瓶。关键这东西需要烟酒票,票才是不好弄的。”
“这烟酒不分了,留着给你爹请客用。”张婶子又重新系好带子,放一边。
拿过女知青送来的,张婶子拆开都放在桌子上。
众人看着桌子上的东西,心里想的都是,这四个新来的知青看起来就家境不错,没想到出手更是阔绰。
“这头绳好别致啊。”小闺女刘春娇拿着就往头上比划。
张婶子看见有好几个头绳,也没管小闺女。
看着这些东西,张婶子心里也有数了,“老大家的,这糕点你拿四块,糖豆抓两把,头绳拿三个。”
“老二家的怀着孕,这包红糖就给你了,糕点拿一块尝尝鲜,再抓把糖豆,头绳你挑一个。”
“剩下的三块糕点、一点糖和头绳,是我们老两口和春娇的。”
众人听完也没有什么意见,走上前拿着分给自己的东西。
老大家的两个女儿,挑了红头绳就相互绑在辫子上。
“奶奶,这糖里有花生。”石头举着糖给她看。
“这城里人真会吃。”王翠红看见儿子手里的糖,自己也吃了一个,“花生外面裹得像是糖霜。”
刘春娇也从桌子上拿了一个,“这比糖好吃多了。”
“行了,拿着你们的东西都回屋吧。明天老大家的做早饭,可别晚了。”张婶子也拿着尼龙兜回里屋了。
“俩男知青拿了烟和酒,俩女知青拿了糕点和糖。你看看,这应该是京市的特产。”张婶子把兜子打开。
“行了,放柜子里吧。”大队长把手里的烟杆收了,“你收了人家的东西,要好好看着点他们,尤其是两个女知青,少让队里的碎嘴子传闲话。”
“这些知青我哪个不照顾了,刚来的时候我都没少护着她们吧。”张婶子想到什么又说,“那些脑子不好的,自己非要往南墙上撞,也怨不得谁。”
“我就提醒你一句,也没说你做得不到位。”大队长投降了,就不能提起这个话题,要不然还挨说。
“你说城里娃来咱农村下乡锻炼,我让人多教他们点农活,有问题吗。这才第一天就退缩不干了,以后能挣个人头粮就不错了。”大队长感慨道。
“咋了,你还想让县知青办的人再叫去训话啊?”张婶子想到这就觉得好笑,“我看这新来的四个,人家境也不一般。”
大队长想到这个就郁闷,年前走的两个知青,刚来的时候自己也按照以前的方法要求两人干农活挣工分,费心的教他们,半个月后也能挣八个工分。
没想到自己被县知青办的人叫去了,明里暗里说自己不要强迫知青劳动,挣的工分能够分人头粮的就行了。人家自己有安排,不需要自己操那么多的心,重心要放在社员身上。
“别想了,人家城里娃跟我们农村孩子不一样。人家爹妈都是挣工资有补贴的,不需要孩子苦哈哈的在地里挣粮食。”张婶子拿出旧衣服,开始打补丁。
“再说了,也不是所有知青都这样,知青院的老知青们不都在好好挣工分吗。”
“这四个跟之前的两个人一样,家境都更好一点罢了。我要是有条件,我也不愿意孩子吃苦受累的。”
“我两年前就想明白了。”大队长严肃说明,“不然还能放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