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喂,你们选好没有?这都转一圈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在选老婆呢。”陈美红没好气的在后面怼了一下我的后腰。
老杨明显老脸一红,推了我一下,说:“是啊 ,陈编辑说的就是你,你选好了没?”
我一时语塞,随便指了一家小饭店,说:“就,就这家了。”
说罢,我往里走,并说道:“我说你们急什么?这些饭店看上去都差不多,可不要好好看清楚嘛。”
门口的彝族姑娘笑嘻嘻地将我们往里迎,等我们坐下,姑娘嘴很甜,左一声“哥”,右一声“姐”的叫着,并将菜单递给了我们。
店里装修简单,有个十来张小方桌和两张大圆桌,也没包间。但打理得很卫生,桌上没有一点油渍,不像有的小饭店桌上黏黏的,让人很不舒服。墙上挂着一些彝族特色的布艺,别看就这么些简单的点缀,不但增加了少数民族独特的美感,还让人立刻感到温馨。
我翻了翻菜单,笑了笑,说:“小姑娘,你觉得你们彝族菜当中最好吃的是什么?”
小姑娘乌黑的眸子闪了闪,说:“嗯,反正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手撕牦牛肉、乳饼和野生菌炖汤。”
我耸了耸肩,微笑道:“好,有荤有素,那我就点这三个菜。”
我又扫了一眼同伴,说:“你们看看,还想吃点什么?”
他们三个每人又点了一道菜,小姑娘将写好的菜单送到后厨,就又去招呼别的客人了。一位彝族大姐看上去像是这里的老板娘,乐呵呵的为我们端来一壶酥油茶,并好客的为我们每人斟了一杯。
这让我们倍感亲切,纷纷道谢,我喝了一口咸香回味的酥油茶,好奇地问道:“大姐,这酥油茶不是藏族才有的吗?”
彝族大姐笑着摇了摇头,说:“小伙子,这酥油茶啊,不仅是藏族才有,我们彝族也有哩。对喽,还有羌族也喝这个。”
我对大姐拱了拱手,道:“受教,受教了。”
大姐摆了摆手,说:“你们是外乡人,不知道这些,正常。”
我又问:“对了,大姐,你们这是一家人在这里开店的吗?”
大姐说:“是喽,可不是一家子嘛。”
她看了一眼正在帮另一桌客人点菜的刚刚那位小姑娘,说:“喽,这是我家里的小女儿,她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在城里打工,一个在后厨帮他爸忙哩。”
老杨喝了口茶,说:“那不错,一家人搞个小饭店,可比打工强。”
大姐说:“嗨,就是个小本生意,还好这两年光景好,政策好,现在又赶上城里大开发,我们也算沾了点光。”
陈美虹眼珠一转,问道:“对了,大姐,你们老家是在哪里?”
大姐说:“在马边,就是小凉山附近。”
陈美虹又问:“不知现在马边的彝族村落怎么样呢?”
大姐顺手又给我们斟了一回茶,并说:“这两年好一些,之前可不太行,穷得很。这两年外出打工和做买卖的人多了,家里也好了不少。”
陈美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大姐,我们是搞摄影的,想去马边看看,拍一些少数民族风情,不知道现在那里的传统保持的如何呢?”
大姐想了想说:“我虽不太懂姑娘你说的这些,但我们那里各家各户都还是老传统,和过去没什么太大区别。”
陈美虹欣喜的扫了我们一眼,说:“太好了,我们明天就出发去马边。”
大姐似乎想到了什么,说:“嗯,明天我家小阿木正好要回乡相亲,你们如果真要去,她可以领你们去。”
陈美虹略想了想,说:“好,那就先谢谢了。”
我挠头问道:“可,这阿木是什么意思?”
陈美虹拍了我肩膀一下,说:“阿木在彝语中就是女儿的意思。”
大姐笑道:“这位姑娘一定是读书人,还懂我们彝族话。”
陈美虹闻此,向大姐欠了欠身,说:“哦,倒不是我学过彝语,我读书时有个同学就是彝族姑娘,听她说过一些。”
说着说着,小姑娘正好开始为我们上菜,她妈妈正好把我们明天要去马边拍照的事和她简单说了一下,小姑娘欣然答应。
我们为了让人家放心,递出名片,也相互作了介绍,原来这小姑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约莫阿依。
和阿依约好了明天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菜也上齐了,我们也不耽搁了,毕竟爬了一天的山,现在是真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