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他缓缓说道:“匈奴的威胁,需你灵活应变。
防守固然是基础,但适时的反击更为关键。
你需要等待时机,主动出击。”
李信听后,豁然开朗,深深鞠躬致意。
“末将明白,定不让匈奴成为大秦的祸患。”
他的话语坚定,充满决心。
皇宫大殿内,小皇帝荣禄和玉漱端坐其上,面对朝臣们的议论,玉漱平静地回应:“此事我已做决策,李信将军已领兵前往长城防务,而王离与李信将军则继续追剿六国余孽。
大部分已落网,只需少量兵力即可,无需过度消耗资源。”
这样的转变,标志着李信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篇章,他的名字将与北方的烽火、六国的余烬紧紧相连。
近日,国尉尉缭亲历囹圄,审视昔日六国遗民,其中几人面容中隐含着不安定的因素,仿佛潜藏着颠覆之力。
他身着深沉的御史官服,手握象牙笏板,步入殿中,心中尚有未尽之言。
尉缭精通面相学,他在囚禁之地观察到,项羽、项庄等人的面相非比寻常,特别是项羽,竟流露出篡位的端倪。
因此,无论六国余孽还是项羽,都不能再留待时日。
殿内,玉漱皇后透过珠帘,目光如炬,直投向首位的叶丞相。
她记得叶轩曾言,虽囚禁而非处决,乃因他们仍有可用之处。
对此,玉漱心中存疑,于是询问叶轩:“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群臣皆默不作声,低头不语,对太后的决策早已习惯。
尽管太后掌权,但在重大事务上,她总会征询叶轩的见解。
叶轩地位显赫,智谋超群,他们的信任理所当然。
当初,叶轩留下项羽等人,旨在引出更多的叛乱分子,如今目标已达成,余者不过蝼蚁之辈。
他认为,继续留着这些人只会引发变故,不如一劳永逸地解决,以震慑其余心怀不轨者。
叶轩深思后答道:“国尉之言,确有其理。
此逆贼当予以严惩,昭告天下,反抗大秦者,终将一无所获。”
帘后,玉漱听闻叶轩坚定有力的话语,心中暗赞他的决断与智谋,确是自己心仪之人。
她轻轻点头,开口赞同:“丞相所言,深合我意。
那么,就定于五日后执行问斩。”
五日后,围观的百姓层层围绕,栅栏内外,众人纷纷指指点点,注视着那几位蓬头垢面、血迹斑斑的六国余孽,他们形如乞丐,却仍挣扎求生。
行刑者在一旁磨砺利刃,寒光闪烁,令人心惊胆战。
项羽神情悲愤,他的勇猛与才华本欲为楚国复兴而战,如今却陷入绝境,心中满是对命运的不甘和愤怒。
“苍天何其不公。”
项羽怒吼,他渴望在战场英勇捐躯,而非如此凄惨地走向死亡。
然而,他的呐喊无人回应。
项梁紧闭双目,脸上刻满绝望:“羽儿,此路已尽,无需再挣扎。”
\"你们这般呼喊只会引来世人的嘲笑,那些秦国的爪牙岂会理会你们的诉求。”
项羽默然,脸庞上交织着不甘与愤懑。
守刑官瞥了一眼身旁的香炉,香烟已尽数消散,宣告着时间的流逝。
\"时辰已到,执行!\"
刽子手以酒祭刀,寒光熠熠的大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鲜血如注,猩红的液体泼洒在地,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血腥气息。
围观的咸阳民众兴奋地欢呼。
昔日的六国遗臣逐一被处决,其中包括西楚霸王项羽。
他本应在沙场上威震八方,如今却未能施展半分才智与武艺便走向了终点。
其他诸侯国的关键角色,例如张耳、魏咎、赵歇、韩广等人,也在同一场命运的裁决下陨落。
这一消息迅速震动了整个大秦帝国。
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六国旧臣,听见这个噩耗,心中的复国之梦瞬间破碎。
他们宁愿在秦朝的统治下苟延残喘,只为保全自身。
从此,关于起义的话题不再有人提及,皇宫内,尚衣监的易小川得知这一消